成語《阿其所好》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阿其所好:ē qí suǒ hào
詞源: 《孟子·公孫丑上》:“曰:‘敢問其所以異?’曰:‘宰我、子貢、有若, 智足以知圣人, 污不至阿其所好。’”
詞由: 有一次, 公孫丑問孟子:“伯夷、伊尹和孔子不相上下吧?”孟子說:“自有人類以來, 還沒有過象孔子這樣的圣人。”公孫丑問:“那么他們有沒有相同的地方呢?”孟子說:“有,就是他們都不干不義之事。”公孫丑又問:“他們不同的地方在那里呢?”孟子說:“孔子的學生如宰我、子貢、有若, 他們的優點就在于明白圣人說的道理, 縱然他們三個人知識低下, 也不至于徇私情的。”
詞義: 曲從別人意圖, 迎合別人愛好。阿: 曲從; 其: 他的; 好: 愛好。
書證: 魯迅 《摩羅詩力說》五: “嗟乎, 虛偽之毒, 有如是哉! 裴倫平時, 其制詩極誠,嘗曰,英人評騭,不介我心。若以我詩為愉快, 任之而已。吾何能阿其所好為?”
上一篇:成語《閉門羹》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青梅竹馬》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