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空言虛語》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空言虛語:kōng yán xū yǔ
詞源:《史記·高祖本紀》:“正月,諸侯及將相與共請尊漢王為皇帝。漢王曰:‘吾聞帝賢者有也,空言虛語,非所守也,吾不敢當帝位。’”
詞由:公元前202年,劉邦在垓下和項羽決戰,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后,所有的諸侯將相都請求劉邦不要推辭接皇帝位。劉邦在這時還得謙虛一下,就說:“我聽說有賢德的人才能做皇帝,徒有虛名的人做皇帝,是保不住皇帝這個職位的,所以大家要我做皇帝,我是不敢當的。”大家都說:“你誅伐暴逆,平定四海,只有你能做皇帝,我們都竭盡身心保衛你。’劉邦再三推讓后說:“大家認為我做皇帝對國家有利,那我就做吧。”二月初三,劉邦在汜水北面即了皇帝位。
詞義:說的話不實在。
書證:漢·王充《論衡·薄莽》:事莫明于有效,論莫定于有證。空言虛語,雖得道心,人猶不信。”
上一篇:成語《空洞無物》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立人達人》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