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國家標準《標點符號用法》將漢語書面語的標點符號分為點號和標號兩大類共16種,它們分別是點號七種:
1.句號(。)
2.問號(?)
3.嘆號(!)
4.逗號(,)
5.頓號(、)
6.分號(;)
7.冒號(:)
其中,句號、問號、嘆號為句末點號,逗號、頓號、分號、冒號為句內點號。標號九種:
8.引號(“”‘’「」『』)
9.括號(()【】)
10.破折號(——)
11.省略號(……)
12.著重號(.)
13.連接號(-)
14.間隔號(·)
15.書名號(《》〈〉)
16.專名號(-)
國家標準還對標點符號的書寫位置作了詳細規定。結合實際使用情況,標點符號的書寫位置約有下列幾條規定和注意事項。
1.所有點號一般占一個字的位置,但不能放在一行文字的開頭。其中,句號、逗號、頓號、分號、冒號放在句末文字后一格居左偏下的位置,問號、嘆號則居中偏左,約占一格左邊的三分之一位置。如圖所示:
(1)□□□□、□□□,□□;□□□□□:□□□。
(2)□□□□□□□□?□□□□□□□□!
2.引號、括號、書名號的前一半不能出現在一行文字的末尾,后一半不能出現在一行文字的開頭。如下圖所示都是錯誤的:
(1)□□□!□□□□□□,□□□□(□□□□)。
(2)□□□□□,□□□□;□□□□□“□□□□”。
(3)□□□□□,□□□□;□□□□□《□□□□》。
(4)□□,□□□□□,(□□□□□□□□)□□□□。
(5)□□,□□□□□,“□□□□□□□□”□□□。
(6)□□□□《□□□□》、□□□《□□□》、《□□□□》。
3.破折號、省略號都占兩個字的位置,中間不斷開。如果遇上轉行,則應設法壓縮上下行文字,將破折號、省略號放在上一行末或下一行開頭。連接號、間隔號則一般只占一個字的位置。這四種標號上下的位置都是居中的。
4.著重號、專名號和波浪式書名號標在字的下邊,可以隨字移動。
5.豎行文稿中的點號放在字下偏右的位置。破折號、省略號、連接號、間隔號則放在字下居中的位置,引號改用雙引號(『』)和單引號(「」),著重號標在字的右側,專名號和波浪式書名號標在字的左側。
6.注意冒號與數學上比號的區分。冒號(:)和比號(∶)都是兩個小圓點,但冒號的位置在一格的左下方,比號的位置在一格的正中間。例如:
超級NBA聯賽快訊:洛杉磯湖人隊以103∶104負于休斯頓火箭隊。
7.注意分清間隔號和數學上小點號的位置。間隔號(·)要寫在一格的中間,數學的小點號(.)則在一格的下方,要注意區別。
8.注意在直接引語中文末標點符號的處理。由于對行文中的直接引語要使用雙引號或單引號標明,故引文末的標點符號究竟如何放置就變得復雜起來,有幾種情況需要區別對待:
第一,如果引文完整、獨立成段,引文前用了冒號表示提示,文末標點符號就要原樣放入引號內,不做任何改動,如:
【例1】總之,在任何工作中,都要記住:“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吳晗《說謙虛》)
第二,如果引文獨立成段,引文前用了冒號表示提示,但不完整,只是原文的一部分,或插進了引用者的話,就要去掉原文末的標點符號,在引文引號之外根據需要標上相應標點符號。如:
【例2】原文——
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這些就是我們的出發點。
只要我們依靠人民,堅決地相信人民群眾的創造力是無窮無盡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難也能克服,任何敵人也不能壓倒我們,而只會被我們所壓倒。
引文——
毛澤東要求我們:“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要我們明白:“只要我們依靠人民,堅決地相信人民群眾的創造力是無窮無盡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我們就是不可戰勝的。
第三,如果引文沒有獨立成段,只是引文者行文中的一部分,不管所引用的原文是不是完整,引文引號前不能用冒號表示提示,引號外面句末標點符號就要根據整段文章的需要來確定,而與引文無關。如:
【例3】從火車上遙望泰山,幾十年來有好些次了,每次想起“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句話來,就覺得過而不登,像是欠下悠久的文化傳統一筆債似的。
(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第四,如果行文中部分引用的原文只是一句話,且帶有問號或嘆號,這種問號和嘆號一般可以保留。如:
【例4】游行隊伍高喊著“工農兵,聯合起來向前進!”的口號,向市中心涌去。
【例5】在對話之中,用反詰的語調重復對方里的某一部分,然后就這一部分提出回答,這重復的部分也有反詰的作用,往往含有“這還用說?”“連你都不知道?”“你怎么這樣說?”之類的意思。
【例6】一天晚上,他走進草房,突然聽見一聲“牛郎!”
下面一段是1991年全國高考語文試卷中一個填寫標點的考題,對于說明直接引文和間接引文前后標點符號的用法很有典型意義:
【例7】恩格斯說過:“言簡意賅的句子,一經了解,就能牢牢記住,變成口號;而這是冗長的論述絕對做不到的。”毛澤東同志也強調過,講話、寫文章“都應當簡明扼要”。我國歷代作家常以“意則期多,字則唯少”作為寫文章的準則,力求“句句無余字,篇中無長語”。
(姜夔《白石詩話》)
在這一段話中,對恩格斯的話是全文引用,所以句末點號即句號放在引號內;對毛澤東的話是部分引用,句末點號即句號便放在引號外面;對歷代作家常用的一個準則“意則期多,字則唯少”的引用是放在句中的,引文前后除了必要的引號外不再用任何點號;而“句句無余字,篇中無長語”一語的引用也是部分引用,且處于句末,句末點號即句號也只能放在引號外面。
上一篇:間隔號的使用方法與技巧
下一篇:書名號的使用方法與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