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我就談談自己心目中的換位思考——我的換位思考。“我的換位思考”就是請別人站在你的位置上來看一個問題,請他思考如果他是你,他會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它的實質就是讓別人為你進行換位思考,而且是標準換位思考。
這個概念有些不好理解,我用兩個例子相互對照來說明一下。
【司馬懿Vs.曹操】
漢建安六年。
當時曹操任司空,聽說了司馬懿的名聲就征召他。司馬懿以有風痹病不能正常飲食起居為由而推辭。曹操就派人夜間秘密前去刺探情況,司馬懿就假裝一動不動地躺在床上。
曹操任丞相時,又召司馬懿為文學掾,并對派去的人命令道:“如果他再推托,就把他收監入獄。”司馬懿害怕而出山任職。
曹操對司馬懿完全是以勢壓人,不但不尊重,而且刺探、威脅無所不用。可以說,司馬懿和曹氏之間的恩怨自此定下了調子。后曹魏被司馬氏所篡,曹氏幾被滅族。
【諸葛亮Vs.劉備】
漢建安十二年。劉備三顧茅廬終于見到了諸葛亮。
劉備說:“……望先生不棄鄙賤,曲賜教誨。”諸葛亮說:“亮乃一耕夫耳,安敢談天下事?”劉備又說:“愿先生以天下蒼生為念,開備愚魯而賜教。”孔明笑曰:“愿聞將軍之志。”
劉備屏人促席而告曰:“備不量力,欲伸大義于天下,而智術淺短,迄無所就。惟先生開其愚而拯其厄,實為萬幸!”諸葛亮至此才提出流芳千古的《隆中對》。
最后劉備避席拱手謝道:“先生之言,頓開茅塞,使備如撥云霧而睹青天。”
劉備對孔明不但是親自上門請教,而且態度之誠懇、言辭之恭敬令人無話可說。更重要的是劉備對諸葛亮祭出了法寶——“我的換位思考”。劉備請諸葛亮站在自己的位置上來看天下大勢,請諸葛亮思考如果他是劉備,會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諸葛亮的一生都被自己的《隆中對》所束縛,也就是說,他一直處在劉備的這次“我的換位思考”的強大影響之下。后諸葛亮為了蜀漢活活累死五丈原,諸葛一家也在蜀漢滅亡時殉國。
“我的換位思考”之強大,諸葛亮的例子給出了一個最好的證明。
上一篇:有話好好說,一切朝前看
下一篇:證據要保存,公開公示不能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