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興趣變成技能,高質量的時間說了算
從出生到現在,我感興趣的事可多了,有三分鐘熱度的,比如書法繪畫篆刻泥塑;也有持續(xù)多年的真愛,比如睡覺聽音樂吃美食。所有這些興趣的共同特點是,都沒有轉化為技能,對我?guī)缀鯖]有任何幫助。
對于我這種興趣廣泛的人來說,要是所有的興趣愛好都精通,早就名震宇宙了,你們看到的不會是我的文章,而是我的自傳。別說對所有的都精通,除了睡覺發(fā)呆這類,其他的興趣就是只精通一兩門,也能成為該領域的專家,走遍天下都不怕。
只可惜,我和幾乎所有人都一樣,只借助到了興趣的一小部分力量。在我廣泛的興趣中,有一個,唯一的一個轉變成了技能,那就是寫作。對寫作持久而深入的興趣,使得我駕馭文字的能力越來越嫻熟,現在它已經足以幫我安身立命。然而,正是它讓我深刻認識到,果然不是所有的興趣都能轉變?yōu)榧寄埽驗槲覀儔焊鶝]有那么多時間精力。
從興趣到技能,需要的可不只是你堅定不移的喜好,而是大量時間投入,高質量的時間。根據美國佛羅里達大學心理學家K·安德斯·埃里克森的說法,要一萬小時。
先不要忙著質疑這一萬個小時是怎樣計算出來的,他當然有其科學依據。對我們來說,你完全可以把它當作一個概數,它的意義在于,讓你認識到持久而有效的付出是多么重要。
先說持久,這很好理解,古今中外的無數人都在一遍一遍跟你強調。從“水滴石穿”到“鐵棒磨成針”再到“足夠的量變形成質變”,你對這一理論并不陌生。
可是,你真的以為只要一遍一遍去重復,就能實現能力的大飛躍嗎?太天真了,你又不是賣油翁。
有一次路過朋友家,臨時打算把車上的水果送他一箱。打開門,我看到他神色慌慌張張的,馬上知道自己來得不是時候,就沒進門,直接告辭。
但他拉著不讓我走,非要一起吃晚飯。把我拉進屋以后,他一邊不好意思地收拾桌上的紙筆顏料盒,一邊跟我解釋:“先說好了,你可別笑話我啊,我正學畫畫呢。”
我正色道:“這有啥好笑話的,你學就學唄,我還想買根毛筆練書法呢。”
他撓撓頭:“我一個大老爺們去學什么畫畫,還是零基礎,讓人知道了怪難為情的。”
“所以你不想讓我知道?這可就小家子氣了啊。”我一邊說一邊打開他的畫作,打算好好鼓勵他一番。
可是組織了半天語言,我只吐出來一句:“我覺得畫風挺質樸的,作為初學者不錯了。”
雖然是要鼓勵他,可我也不能睜著眼說瞎話啊,那畫明明還沒有我六歲的小侄子畫得好。
只見他哭喪著臉說:“我都學習兩年了。”
我干咳兩聲轉移話題:“畫這東西我不懂,你跟誰學的啊?”
他說:“我自學啊,哪兒好意思找老師。網上買了顏料和畫,自己瞎畫。”
果然是瞎畫,這次他并沒有自謙。
我想了想:“畫畫什么情況我不清楚,但我知道打球。我平時打球怎么開心怎么來,什么技巧我可不管。但一位運動員朋友跟我說,他每天打球,都在練習各種極端不舒服的動作,那些平常人覺得難受的位置,正是他要主攻的。越難越練,只有這樣才能成為頂尖球員。一旦掌握了那個動作,就意味著進入‘舒適區(qū)’。那么,他馬上就要再次學習新動作,進入‘學習區(qū)’。確保自己大部分時間在學習區(qū),才能迅速進步。”
朋友也是個聰明人:“我懂你的意思,別說舒適區(qū)了,我還沒進入門區(qū)呢。”
話點到為止就可以了。后面他怎么做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如今他依然沒有成為畫家,不過,已經能夠為自己的文字畫插畫了。
你不僅要堅持不懈地努力,更要在細節(jié)方面進行大量有
高度針對性且不一定愉快的練習,而且還要確保自己大多數時間都是在“學習區(qū)”學習而不是在“舒適區(qū)”洋洋得意。
這意味著,這個過程并不美好。這時候,興趣的作用就凸顯出來了,它最大的價值就是讓你心甘情愿地苦苦練習。
所以,在這一萬小時內,你最好養(yǎng)成向人請教的習慣,不管是請專業(yè)人士指導,還是翻閱書籍,總而言之要把人類以往的聰明才智充分利用起來,節(jié)省自己的時間。因為,也許跟老天借500年以后,我們每個人都會成為科學家或大富翁。但是你沒有那么多時間,短暫的生命不允許你在日復一日的重復中慢慢實現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我更建議的是,如果有條件,盡可能請專業(yè)老師指導,因為學習過程中的及時反饋和糾正非常重要。而且,在學習初期,老師在技巧方面的點撥能讓你事半功倍,節(jié)約大量時間。
當然,不是所有的興趣都能轉化為技能。作為一個手腳協(xié)調能力比較差的人,雖然我花了比別人多一倍的學習時間才拿到駕照并且可以順利開車,但我不認為自己經過一萬個小時的刻苦訓練就能成為出色的車手;而我那位一看到物理公式就頭痛的朋友,我也不相信她經過一萬小時的物理學習就能夠成為愛因斯坦那樣的科學家;我更不相信那位衣服顏色搭配得要多刺眼有多刺眼的姑娘,經過一萬小時的繪畫訓練就能成為凡·高。
有些東西,是需要天賦的,不管你是不是承認。所以,我只能說,通過一萬個小時的高效學習,你能夠把單純的興趣變成可以拿來運用的技能,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但是,原諒我無法保證你能成為任何一個領域的大師,更無法保證你能成為天才,因為那需要天賦來支持,而我并不知道你在感興趣的領域是否有天賦。
但是話又說回來,雖然我并沒有運動天賦,但經過一萬小時的專業(yè)訓練,我的運動表現絕對會比現在,甚至比很多有天賦卻未曾訓練的人好得多;而我那位害怕物理的同學,雖不能成為愛因斯坦,但也能成為物理學者。
問題只在于,我為之付出那么多時間,是否值得。或者換句話說,有沒有必要那么做。
就像,流水線上的工人每天把同一個動作重復成千上萬次,一萬個小時以后,他一定比你更熟練更迅速,然而這會形成核心競爭力嗎?你愿意花費大量時間去求得這種“唯手熟耳”的進步嗎?
我想說的是,時間資源有限,考慮到機會成本,能夠真正轉化為技能的,只可能是某些興趣,你要慎重選擇。同時,人要活在這個世上,就要滿足自己基本的生活需要,你得讓自己活下來。而這時候,幫你養(yǎng)家糊口的那份工作注定要占據你大多數時間。
怎么辦呢?兩種選擇:一、業(yè)余抽出足夠多的時間,把興趣變成技能,然后就可以把興趣變成工作;二、把目前的工作變成興趣,并且不斷精進,讓自己越來越有價值。
兩種選擇其實都不容易,如何取舍,取決于你自己。只要你不是做出第三種選擇—得過且過敷衍塞責天天抱怨自己命不好沒有條件選擇喜歡的事情去做。
上一篇:扁鵲和華佗
下一篇:把吸引人的聲音送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