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正言順,你不能不知道
形式當然是重要的,人人都知道。然而在職場,人們卻很少把“形式”二字放在心上。
員工們總是寬容大度的。對于形式上的東西,他們即便不去嗤之以鼻,也不會將其放在心上,什么登臺拜將、吉日、齋戒、禮儀……沒有也就算了。
老板們總是艱苦樸素的。對于形式上的東西,能省的就要省。就職儀式沒有不說,不給正式任命書,不在正式場合公布任命,甚至有的連一個正式頭銜都舍不得,可真是簡樸到了極點。
形式的有無,果真如此無足輕重嗎?“看,老板不重視這個項目……”“瞧,老板不重視這個家伙。估計這個家伙沒有什么后臺?!薄澳阖撠熌彻ぷ??我怎么不知道有呢?你是哪位啊?”當你跑去和相關人員溝通,卻從對方那兒得到這樣的回應時,你還會無動于衷嗎?你還會依然干勁十足嗎?
在實際工作中,形式的缺失常常會給我們帶來一些事先很難預想得到的問題,而且不幸的是,這些問題往往對工作的開展是不利的。當你的手下有資深員工、職位候補者存在的時候,就仿佛你正在驗證墨菲法則,顯現出來的問題將會加倍嚴重。
Andrew干成功過好幾個大項目,在業內是個小有名氣的人物。公司由于一個關鍵項目出了漏子,急急忙忙高薪把他請來滅火。當前狀況是,這個關鍵項目正由另一名項目經理Philip帶著十多名干將負責??上hilip技術雖然不錯,管理卻完全沒有頭腦。對付一般的項目問題倒還不大,可這個項目是在客戶現場工作,要求也很苛刻,這下子他的管理和溝通能力方面的弱點盡露無遺。感到項目推進舉步維艱,客戶已經開始不滿了。
就在這種背景下,Andrew匆匆進入了項目組,并繼任項目經理。公司方面除了通知各方這項新任命之外并沒有什么特別表示。
Andrew很快就發現Philip的很多舉措完全不著調,于是,三天后召集大家開會,對這些問題表示質疑,并提出一攬子更正方案。誰知Philip不干了,認為這是在批判他,所以逐條反對。一下子,項目組就出現了內部分裂。
矛盾迅速擴大化。兩人做事開始針鋒相對,紛紛向上面反映。公司這下撓頭了,換下Andrew吧,項目準定要砸,換下Philip吧,卻沒有人比他在技術和業務上更熟悉。于是,開始和稀泥。
一個是現管的項目經理,一個是本項目前項目經理和技術骨干、公司老資格項目經理,兩人誰對誰錯,其他項目組員誰都不敢表態,結果舊措施失效了,新措施也推不開。客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心說請你們來是給我滅火的,結果我倒要天天給你們兩個滅火。一咬牙一狠心,將整個項目組掃地出門。
最后,客戶、公司、員工個人沒有一個贏家。
Andrew這次失敗的原因究竟何在呢?我以為這主要是由于Andrew的威信沒有豎立起來。對于Andrew來說,最好的辦法就是——公司在一開始就讓別人清楚地知道Andrew的位置。告訴項目組為什么要換項目經理、為什么要請Andrew、Andrew有什么資格替代Philip。然而這一點,公司并沒有做到。結果就是根基淺薄的Andrew在項目組中無法做到真正的名正言順,Philip稍一質疑便威信盡失。
名不正則—事不成!
古人云: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這句話絕不是沒有道理的。讓我們試想一下,如果公司在任命Andrew時,形式能夠更隆重、更正式一點兒,交代得更清楚、更明白一點兒,事情還會發展到這個地步嗎?
“名正言順真的那么重要嗎?”很多朋友這樣想:“自己有能力,不就足夠了嗎?”
對于這個問題,我有一些自己的看法。一個人的相對位置應該是清晰明確、合理合法的,而且不光是你知道,你周圍的人也應該知道。做到了這些,就是“名正”,做不到,那就是“名不正”。
在社會上,你“名正”還是“名不正”,待遇可能天差地遠。
北宋元豐二年,蘇東坡在杭州當官。
謁拜一寺院,未報家名;方丈曰:“坐,茶”。
方丈近觀,秀才,曰:“請坐,上茶”;東坡頜首恭謝。
寒暄數語,方丈曰:“尊姓大名”,東坡曰:“鄙人蘇東坡”,方丈大驚:“請上坐,上好茶”。
別時東坡書寫一幅對聯贈予方丈:坐,請坐,請上坐。茶,上茶,上好茶。
當方丈不知道你是蘇東坡時,會招呼你坐,會給你口茶;然而,當他知道你是蘇東坡時,會請你上坐,會奉上好茶?!懊徽保悴粸槿怂┑臅r候,和“名正”(你為人所知)相比,你的受重視程度及待遇條件有多么大的差別,你感受得到嗎?
記得前兩年發生地震,有人大喊:“我是局長!趕快來救我。”很多人在網上嘲笑他,但是我覺得這個人很有內涵——要想盡早擺脫困境,最好能讓別人清楚地知道你的位置,越早越好,越正式越好。這里的“位置”并不只是你的物理位置,更多時候是你的社會位置。
在職場中,名不正繼而言不順的危害更大。如果你的名不正,那么你的意見可能被忽視;你的命令可能被當做建議;你的計劃可能被別人忘記……可以試想一下,這如果是你,你的工作將會如何?你的前景又將會如何?
上一篇:原則修煉并非高不可攀
下一篇:告訴別人你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