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阻礙成功的步伐
20世紀初期,大眾已日趨信賴信貸消費,并期望能在一家商店買齊需要的所有商品,同時人口也在慢慢地向大城市及其近郊遷移。但美國的大型連鎖商店吉姆·彭尼公司仍墨守成規,實行現付現買的經營方式,不久,這種陳舊的經營方式,就逐漸在競爭對手面前敗下陣來。直到有一位職員向公司提出了一個建設性的意見之后,才使得公司高層如夢方醒,他們認識到這40年來一貫堅持的路線和方針的弊端。
那是一個春季的早晨,吉姆·彭尼的雜貨店開張了。它坐落于懷俄明州西南角的邊境城鎮內。主人給它取的名字叫“黃金準則”,出處是他的父親根據《圣經》戒律向他提出的一條告誡:
尊重別人,別人才能尊重你。
開業前,這個年輕人向全鎮發了大量的傳單。開業當天,他的店到了午夜時分才打烊,銷售額更是出乎他的意料。就這樣早出晚歸地干了一年,營業額居然達到2.8萬美元。彭尼在來小鎮之前,這里所有的商店都被一家礦業公司掌控著,由于那兒的大多數業務是以賒銷或代金券方式成交,而彭尼的商店則沒有這兩項業務,只能提供一些商品,根本沒有其他服務能夠提供。
彭尼也未曾對店面進行個性化的包裝,他把所有的商品都擺在柜臺上,這樣顧客既看得見,又摸得著,不過彭尼還實行退貨服務,倘若顧客對買回去的物品不滿意,能夠如數退回。
彭尼是個不安于現狀的人,他考慮到要多開設一些商店。到1910年,彭尼已將公司改為彭尼公司。這時他的連鎖商店已分布在西郊的六個區。他始終保證給顧客貨真價實的商品和最低的價格。他仍堅持只用現金交易的政策,也不對店面做特別的裝修。雖然商品的價格低,但是公司仍可獲利。
彭尼把連鎖店全部開在一些小城鎮上,因為這里不像大城市那樣競爭激烈,這就更有利于彭尼公司的迅速發展。短短的30年間,他已經擁有了1500家分店了。
雖然彭尼的公司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并在美國中部深深地扎下了根基,但到了20世紀50年代,因為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公司內部還是出現了一些狀況。
西爾斯是一家跨國企業,而彭尼公司在同它比較時發現自己差得很遠。在分析原因后得知,他們始終堅持過去那種保守的營銷模式,一直都沒有改變過,仍固守著老的傳統,實行“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生意經,而且沒有根據城市市場的崛起做出必要的戰略調整或轉移。
當然,他過去的一些低價位、供真貨等銷售手段還是很受大眾歡迎的。長期以來,產品沒能及時得到更新,直到20世紀70年代,他的公司還是只生產服裝。像家用電器、家具、汽車零件等這樣的領域他卻從未涉獵到,而這些早已成為西爾斯、沃德公司經營范圍的一部分。還有一個問題便是,大多數彭尼商店坐落在一些人口較少的小地方,這對它的業績也有很大的影響。
因此,當務之急是對公司做出一系列調整。雖然現在公司的存亡還沒受到威脅,但它的利益顯然有所損失。要想對這種長久以來根深蒂固的狀況進行變更,顯然是要付出巨大而且艱辛的努力。
1987年,彭尼公司的一位總經理威廉給董事會寫了一份備忘錄。這份備忘錄在現代企業史上也算是一份意義深遠的報告。那時,威廉感到公司已到了非變革不可的地步了,所以,他向董事會遞交了一份備忘錄,對公司的保守、陳舊提出忠告。
隨著社會的發展,尤其在一些大城市,人們的人均收入已普遍提高,人們不只是滿足于那些日常生活用品,對那些時髦的商品也有了需求。
在備忘錄的開始,他就設計了一個幾乎完全由電腦控制的系統。原來的彭尼公司都是以手工操作信貸業務,它需要37個中心來為所有的商店服務,然而現在它使用了計算機,因此只要建立14個地區性的信貸辦公室便可以了。
1962年,彭尼的所有分店都實行了貨幣信貸業務。1964年,從500多萬個經常收支賬戶中所取得的收入高達6億美元。同時,彭尼公司為了迎合市場的需要,開發了許多新的產品。它邁出的第一步,就是開始經營高檔的婦女時裝、家具和皮革制品。1962年,它又進一步推出耐用商品。其他的經營模式也在籌備中,如藥房、超級市場。
彭尼公司多樣化的經營已真正地走上了正軌。1968年,彭尼公司準備擴大公司的規模。保守的政策被徹底摒棄了,目前的彭尼公司正以蓬勃的姿態昂首向前發展著。在最近的幾十年里,彭尼正以驚人的速度趕超西爾斯公司。
彭尼公司早年的政策確實是行之有效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些政策已不能再適應新的環境。最先對公司的政策改革是針對一些領導層。公司的大部分領導都是從基層一步步干出來的,所以領導層多為參與過公司早期發展的同事。厄爾·薩姆斯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以前是彭尼的職員,爾后又為其管理一家商店。1941年,他被提升為總經理。到了1946年,他已成為董事長。
后來一位名叫區伯特·休斯的人接替了薩姆斯的職位,于1946年被任命為總經理,直到1958年,他才讓位給巴腺。巴腺就是寫備忘錄的那位。1961年,巴腺升為董事長,雷·喬丹成為總經理。
以上這些人始終都堅持彭尼公司過去的經營模式,都極為反對那些新的變革。這是很值得我們反思的:一個企業一旦缺乏新鮮的血液會產生怎樣消極的影響,尤其是它的領導階層。
沒有創新的思維,甚至沒有外部人員的“破壞性”影響,舊的政策將很可能永遠不會消失,那么創新將不會實現。
若要一個企業能有所發展,首先應根據企業的自身狀況,結合市場的發展需要,做出戰略性的調整。就這點來講,一個負責長期計劃的人員將有助于管理,了解環境,提供其進行變革所需要了解的信息。
只要對本行業中的經濟形勢保持警覺,那么對于所有人,經營中的大多數變化都是很明顯的。例如,信貸業務日益普及,早在彭尼公司成立伊始,便有其他公司實行了這一業務,而彭尼公司的腳步卻慢了很大一步。
那么,為什么公司的領導層就對此視而不見呢?其實原因很簡單,這些人只是被平常的方法遮住了眼睛,但當發生某種情況,令他們感到震動時,他們才會突然醒悟。因此,對環境的變化時刻有所了解,主動進行變革,這是企業成功的關鍵。
彭尼公司的例子告訴我們,一個優秀的組織需要不斷補充新鮮血液。單純依靠內部自身的循環,很容易令企業停滯不前、毫無生氣。
當然,我們并不提倡公司的重要管理職位由外人來擔任,這樣做也會影響到下層管理人員的士氣。如果能采取一種折中的辦法,結果就會相反,即一方面從機構內部選拔優秀人才擔任公司的領導;另一方面,從外部吸引一部分人才加入組織,為公司的發展出謀劃策。所以說,只有這種辦法才是比較切合實際的。
彭尼公司的例子說明,創新對任何企業來說都非常重要。
上一篇:從失敗中去爭取勝利
下一篇:做個永不滿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