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信臣革除奢靡
召信臣,生卒年不詳,字翁卿。九江郡壽春(今安徽壽縣)人。活躍于西漢初元至竟寧年間(公元前48—前33)。
西漢時期,南陽有一位太守,名叫召信臣。他為人勤奮努力,有辦法、有謀略,喜歡替老百姓做有益的事,一心要使他們富足。因此在其任上勵精圖治,興利除弊,力圖使百姓安居樂業(yè)。
當時正是西漢王朝由極盛開始衰敗的時期,漢元帝繼位后,每天不問政事,沉浸在酒色中,朝中大大小小的政事竟然委任給一些宦官打理。也正是因為如此,一些近臣競相奢侈揮霍,使得土地兼并日重,人民生活異常痛苦。上梁不正下梁歪,朝廷的腐敗風氣很快蔓延到全國各地。
河南等地,奢靡的風俗開始盛行,就連民間遇到的紅白喜事都要大操大辦一場,每每大肆揮霍,弄得百姓們也不得不跟風。許多人家因嫁女娶媳生老病死而花費大量錢財,有的人家為了臉面還借高利貸,最終家破人亡的不在少數(shù)。南陽地區(qū)豪強勢力很大,攀比之風更盛,豪富們與府縣官吏、游手好閑的紈绔子弟們甚至相互勾結(jié)起來,有的還依仗家里人的權(quán)勢,魚肉百姓。腐敗的社會風氣使南陽社會秩序混亂,地痞橫行,百姓苦不堪言。
作為太守,召信臣深知這些世俗的危害,因此下決心要鏟除這股惡習。他一面大力倡導勤儉節(jié)約,一面下令禁止婚喪嫁娶鋪張浪費。此外他還巧妙地利用一些方法,借力打力,狠狠地打擊了地方的惡勢力。從此以后,南陽風俗大變,秩序安定,盜賊罕見,人人努力耕種農(nóng)田,百姓日益富庶。
后來,召信臣升任少府。他堅持勤儉治國,節(jié)約開支。任職不久,他就上奏朝廷請求減少土木工程,建議對一些皇帝很少光顧的宮院停止修繕。還奏請取消由宦官組成的皇家樂團,并要求將衛(wèi)宮館衛(wèi)隊的物品削減一半。宦官們恨得咬牙切齒,但也無能為力,就這樣,朝廷的腐化風氣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
召信臣任少府以前,太宮園內(nèi)曾建有溫室,是專供皇室膳食的,每到冬天便能提供各種新鮮的蔬菜。這種室內(nèi)的溫室建得很浪費錢財,菜地四周蓋起帶廡廊的房屋,日夜生火以提高室內(nèi)溫度,以便在寒冬臘月也能保證植物生長的溫度。召信臣認為,這些設(shè)施根本就是勞民傷財,應(yīng)該取消。于是,他聰明地找了個借口,說溫室里生長出來的東西不合時宜,不可以給皇帝吃,奏請一概廢除。僅這一項,每年就為國家節(jié)約開支數(shù)千萬。
妙語點睛
召信臣千方百計戒除奢靡之風,倡導勤勞節(jié)儉,官吏百姓都親近愛戴他,稱他為“召父”。為紀念他,南陽吏民還為他立祠造廟,世世祭祀不絕。
元始四年(公元4年)漢平帝詔令各地推舉為民謀利的已故官員士紳,以行祭祀,九江郡推選了召信臣。《漢書》中,兩次將召信臣列為西漢“治民”的名臣之一,可見在當時召信臣也已聲名卓著。
警世良言
囚其國家,去其無用之費,足以倍之。
——《墨子·節(jié)用上》
上一篇:盧懷慎一貧如洗
下一篇:司馬光訓儉示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