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養性”一個人需要具備的修養會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個人成長的軌跡與日俱增,是人一生的必修課。在這堂課上,人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很多,最主要的是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戒生氣
古語有云:“氣大傷身。”生氣是人情緒的一種,也是負面情緒的一種。生氣不利于人的健康,經常生氣的人心腦血管的發病率會比一般人高很多,心臟系統的發病率也會提高不少。所以經常生氣的人身心會受到很大的損害。而要想養成良好的個人素質修養,戒生氣是必不可少的第一步。
(2)戒自卑
很多人會因為這樣或那樣的情況而不相信自己的能力,產生自卑的心理。自卑可以輕而易舉地摧毀一個人。自卑會讓人失去斗志,變得膽小、懦弱。因此人要想提高自己的素質修養,戒自卑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項內容。
(3)戒嫉妒
嫉妒是一種很負面的心態,會給人帶來不良的影響。嫉妒就像魔鬼,不僅傷人而且傷己。所以,人與其將自己有限的精力消耗在嫉妒上,還不如抓住時機做一些有用的實事。
(4)戒誘惑
在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的事情容易讓人迷失自我。很多人想要得到比別人更好的東西,也想要得到更好的更富足的物質享受,于是為了“誘惑”而不擇手段,結果卻是喪失了自我。所以,人想要提高自己的素質修養,戒掉誘惑是必要的。
人要有正能量。下面二種是人必須培養的基本素質:
(1)擁有善良仁愛之心
人內心里有善,才會看見弱小而自覺地上前扶助;人內心里有善,才會看見貧窮而情不自禁地產生同情;人內心里有善,才會看見寒冷而愿意去雪中送炭。善良是人內心最寶貴的財富,也是中華民族最珍惜的傳統,是人們彼此賴以生存和心靈相通的鏈環。一點一滴播撒和積累下的善良仁愛,會在心里形成一泓循環的水流,滋潤著人的心田。
善是人不可或缺的美德,也是檢驗人心靈品質的一張試紙。
“善”一般是和“慈”連在一起的。慈善,是一種值得敬重的美德,慈善事業,是一種充滿大愛的事業。
(2)擁有平常心
平常心有很多種解釋,包含以下幾項重要內容: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不怕吃虧;善于忍讓;寬容大度,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情等。
平常心是人一生的必修課,修身養性之道在于人自我修養的不斷提高與積累。
古時有這么一首小詩:“一身浩然氣,二袖清白風,三分傲霜骨,四時讀寫勤,五谷吃得香,六神常安定,七情有節制,八方廣結緣,九有凌云志,十足和善心。”很簡單的十句話,卻寫盡了人生的種種境界。所以,個人修養的最高境界是擁有平常心,看淡生命中的一切得與失,做回最簡單的自我。
上一篇:正身從小事做起
下一篇:一德立而百善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