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也要有限度:女人必知“超限效應”
每次讀到張愛玲,都會有一些心疼的感覺。許多人都不明白,那么通透的女子怎么會愛上胡蘭成。
自古才女多寂寞,她愛上的,也許并不是胡蘭成這個人。只是在她最需要愛情的時候,這個男人恰好出現,于是她便把他包裝成了自己愛的那個人,沉迷其中,不愿醒來。不在乎他是漢奸,不在乎他一邊花自己的錢,一邊在別處養著別的女人。她愛上的,只是愛情本身。有的時候,女子太有才并非幸事。太有才的人是很難找到知音的,所以伯牙才會在子期墳前摔琴,終生不復彈琴。那種心靈的碰撞和靈魂的交融,張愛玲不曾尋得,唯有寄托于愛情。
對于才女來說,愛情無疑是孤獨的附體,包裹那顆柔軟易傷的心靈。在孤獨至極時產生的愛情大都是盲目的、任性的,并且不顧一切的。也許一切驚天動地、轟轟烈烈的愛情皆來自于寂寞的爆發。張愛玲與胡蘭成相識的時候,胡蘭成是有妻室的,并且因政治原因曾在南京入獄。她卻對這一切都不以為意,只覺得愛是自己的,其余的都是別人的,無需考慮。在有意無意中,這個天才女子自愿將自己的智商降為了零,只是盲目地投入、盲目地去愛。
而胡蘭成,在張愛玲面前亦從不掩飾自己的浪子本性。張愛玲明知他不愛家、不愛國,并且做事荒唐,可她依然覺得他會好好愛自己,因為眼前這男子,是說過要給她現世安穩的。甚至當胡蘭成告訴她自己是個沒有離愁的人,張愛玲也只是一味地欣賞。不曾想到人若冷酷至此,不是無情又是什么?
在送給胡蘭成第一張照片后,張愛玲寫道:“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但她心里是歡喜的,從塵埃里開出花來。”愛讓高傲的她變得謙卑至此,然而她卻沒有想過,一個男人得知已經徹底征服了面前的女人,便很容易對她失去興趣,不再神魂顛倒。愛與謙卑可以在心里,卻沒必要告訴他。愛到一百分,只告訴他十分即可,否則太多的愛便會令他不自覺地看輕了你。
婚后不到兩年,胡蘭成在武漢娶了護士周訓德,在溫州又與范秀美有了情事。他以張愛玲通透豁達慷慨為由,明目張膽地欺負她。張愛玲去溫州看胡蘭成,胡蘭成不喜反怒,還說:“夫妻患難相從,千里迢迢特為來看我,此是世人之事,但愛玲也這樣,我只覺不宜。”胡蘭成將張愛玲安排在火車站旁邊的一個小旅館里,白天陪她,晚上陪范秀美。盡管胡蘭成沒有告訴張愛玲自己與范秀美的關系,然而聰明如她,怎不一望即知。最后,她黯然離去。
她是一個多么驕傲而不合流俗的人,走后很久終于下定決心:“我已經不喜歡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歡我的了。這次的決心,我是經過一年半的長時間考慮的……你不要來尋我,即或寫信來,我亦是不看的了。”
聰明如張愛玲,亦會遭遇曠世浪子,亦會傷心萎謝,實在令人嘆息。戀愛中的女人容易盲目,以為只要一切都聽他的就可以獲得他永遠的愛戀。其實不然,當他膩味了你的一貫順從和忍耐時,他就會覺得你淡而無味。浪子的本質注定了風流一生,又怎會獨為某個女人而改變,而停留呢。張愛玲對胡蘭成,是完全傾心,沒有任何條件的,但這恰好是她的致命弱點。太愛一個人往往就是失去他的前兆,遇人不淑是在愛的最初太過于盲目而埋下的必然后果。
心理學上有種超限效應,是指由于人的機體受到過多、過強或持續時間過長的刺激,而引發的心理不耐煩或逆反的現象。戀愛就像一個容器,太多了就會溢出來,我們要做的就是在容器里的液體被蒸發時再添上一些——既留有空間,同時還有不斷灌注的幸福。別讓愛成為一種負擔,無論是自己的或者對方的;更別讓自己過重的愛情成為別人手中的把柄。
故而同為才女,與張愛玲的癡迷相比,林徽因則聰明得多。她雖然喜歡徐志摩,為他寫《你是人間四月天》,但卻沒有選擇他。徐志摩為她離婚,為她反駁自己的老師——梁思成的父親梁啟超,得罪了不少朋友。但是林徽因是冷靜的,“徐志摩當時愛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詩人的浪漫情緒想象出來的林徽因,可我并不是他心目中所想的那一個。”她未將自己的終身托付給徐志摩,應該說是十分明智的。林徽因洞若觀火。她選擇了踏實的梁思成,獲得了一生的寵愛與幸福。除了擁有梁思成的愛,她還擁有了哲學大家金岳霖的真誠情意。金岳霖為她終身不娶,一輩子比鄰而居。女人如斯,人生也沒什么憾事了。
選擇決定命運,所有的結局其實在最初選擇的時候就已經注定了。無論在選擇戀愛的時候,還是在戀愛之中,女人的智商都不能降為零。無論有多么的狂熱,一定的理性還是需要的。不要以為將自己完全地付出就一定會收獲幸福,戀愛有時候也要有限度!
上一篇:沒有工作就沒有面包:“生理需要”闡釋生存
下一篇:用你的耳朵曝光別人的痛苦:傾聽就是最好的安慰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