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目標很高,距離很遠
→遙遠的終點,只要一步步走就能到達
有人說,一個有抱負的人一定會制定一個遠大的目標。遠大的目標會給人以更高的要求,甚至使人迸發(fā)出創(chuàng)造性的火花,促使人取得更高的成就。正如約翰·賈伊·查普曼說的:“世人歷來最敬仰的是目標遠大的人,其他人無法與他們相比。貝多芬的交響樂、亞當·斯密的《原富》,以及人們贊同的任何人類精神產物……這些偉大精神食糧都是目標遠大的智者通過他們的真知灼見發(fā)現的。”
遠大目標的作用不可否認,但是,有時候,我們會覺得目標很高,距離很遠。目標定得很高,一時無法完成,會讓人有挫敗感。其實,我們不用為目標很高難以達到而郁悶,你只要知道,再遠的終點,一步步走就能走到。
正所謂,積跬步以致千里,積小流以成江海,腳踏實地做事就能一步步接近目標。從眼前的一點一滴做起、不畏艱險,從而積沙成塔,實現遠大的夢想。
一年夏天,一位來自馬薩諸塞州的鄉(xiāng)下小伙子登門拜訪年事已高的愛默生。小伙子自稱是一個詩歌愛好者,從7歲起就開始進行詩歌創(chuàng)作,但由于地處偏僻,一直得不到名師的指點,因仰慕愛默生的大名,故千里迢迢前來尋求文學上的指導。
這位青年詩人雖然出身貧寒,但談吐優(yōu)雅,氣度不凡。老少兩位詩人談得非常融洽,愛默生對他非常欣賞。
臨走時,青年詩人留下了薄薄的幾頁詩稿。
愛默生讀了這幾頁詩稿后,認定這位鄉(xiāng)下小伙子在文學上將會前途無量,決定憑借自己在文學界的影響大力提攜他。
愛默生將那些詩稿推薦給文學刊物發(fā)表,但反響不大。他希望這位青年詩人繼續(xù)將自己的作品寄給他。于是,老少兩位詩人開始了頻繁的書信來往。
青年詩人的信常常長達幾頁,大談特談文學問題,激情洋溢,才思敏捷,表明他的確是個天才詩人。愛默生對他的才華大為贊賞,在與友人的交談中經常提起這位詩人。青年詩人很快就在文壇有了一點小小的名氣。
但是,這位青年詩人以后再也沒有給愛默生寄詩稿來,信卻越寫越長,奇思異想層出不窮,言語中開始以著名詩人自居,語氣越來越傲慢。
愛默生開始感到了不安。憑著對人性的深刻洞察,他發(fā)現這位年輕人身上出現了一種危險的傾向。
通信一直在繼續(xù)。愛默生的態(tài)度逐漸變得冷淡,成了一個傾聽者。
很快,秋天到了。
愛默生去信邀請這位青年詩人前來參加一個文學聚會。他如期而至。
在這位老作家的書房里,兩人有一番對話:
“后來為什么不給我寄稿子了?”
“我在寫一部長篇史詩。”
“你的抒情詩寫得很出色,為什么要中斷呢?”
“要成為一個大詩人就必須寫長篇史詩,小打小鬧是毫無意義的。”
“你認為你以前的那些作品都是小打小鬧嗎?”
“是的,我是個大詩人,我必須寫大作品。”
“也許你是對的。你是個很有才華的人,我希望能盡早讀到你的大作品。”
“謝謝,我已經完成了一部,很快就會公之于世。”
文學聚會上,這位被愛默生所欣賞的青年詩人大出風頭。他逢人便談他的偉大作品,表現得才華橫溢,鋒芒咄咄逼人。雖然誰也沒有拜讀過他的大作品,即便是他那幾首由愛默生推薦發(fā)表的小詩也很少有人拜讀過。但幾乎每個人都認為這位年輕人必將成大器。否則,大作家愛默生能如此欣賞他嗎?
轉眼間,冬天到了。
青年詩人繼續(xù)給愛默生寫信,但從不提起他的大作品。信越寫越短,語氣也越來越沮喪,直到有一天,他終于在信中承認,長時間以來他什么都沒寫。以前所謂的大作品根本就是子虛烏有之事,完全是他的空想。
他在信中寫道:“很久以來我渴望成為一個大作家,周圍所有的人都認為我是個有才華有前途的人,我自己也這么認為。我曾經寫過一些詩,并有幸獲得了閣下您的贊賞,我深感榮幸。使我深感苦惱的是,自此以后,我再也寫不出任何東西了。不知為什么,每當面對稿紙時,我的腦中便一片空白。我認為自己是個大詩人,必須寫出大作品。在想象中,我感覺自己和歷史上的大詩人是并駕齊驅的,包括和尊貴的閣下您。”
“尊貴的閣下,請您原諒我這個狂妄無知的鄉(xiāng)下小子……”
從此后,愛默生再也沒有收到這位青年詩人的來信。
當一個人年輕時,誰沒有遠大的理想?不過,有再多的幻想,只有具有腳踏實地的精神才能幫我們實現遠大的目標。一般來說,當樹立大的目標時,我們要把它分為一些小目標,小目標越低越好,因為這樣低的目標容易實現,人的勇氣不容易受到挫傷,相反會培養(yǎng)起更大的興趣和熱情,長此以往,循序漸進,自然會更有信心,更善于迎接挑戰(zhàn)。
正如“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人也一樣:千里之長行靠的是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走,無論做什么事都需要我們去點點滴滴施行。路遙,但只要堅持不懈地走,總會有走到目的地的一天,一小步一小步的積累,最終能到達千里之行的目標。
上一篇:生命在一點點老去-經歷越多,將來回憶的幸福就越多
下一篇:競爭對手很強大-因為對手的強大,你會更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