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始善終,需要你的恒心和毅力
自古以來,是否有恒心被認為是一個人心理素質優劣、心理健康與否的衡量標準之一,也是人生未來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恒心,它與意志品質的其他方面,如主動性、自制力、心理承受力等有一定的關系。初入社會的年輕人,應當著力培養自己的恒心,這樣,做任何事,才能善始善終。
王陽明有言:“我輩致知,只是各隨分限所及。今日良知見在如此,只隨今日所知擴充到底;明日良知又有開悟,便從明日所知擴充到底。如此方是精一功夫。”在他看來,一件事在開始之后要想有始有終,需要的是毅力和恒心,許多事往往在一開始憑的是一股子沖勁,后來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就覺得厭煩了。
很多人都明白,人與人之間的才智差別并不是很大,但許多看上去才智不佳的人取得了成功,而許多本來才智高超的人卻很落魄。原因并不是做事能力差,而是成功者能夠認認真真地把事情做到最后,而失敗者卻總是見異思遷,什么事都只能做一點點或做到一半,便放棄了,在他的人生里留下了許多的“半截子”工程。實踐證明,如果每個人都能夠一心一意做事并堅持到最后,許多事情都會有好的結果。
英國首相丘吉爾為反法西斯的斗爭做出了杰出的貢獻,后來成了民族英雄、偉大的政治家、演講家。他的名字和他的功績一起載入了英國發展的史冊,然而,丘吉爾曾經是個蹩腳的演說家。
有不少人尤其是年輕人,開始做事時,他們的熱情高漲,但這股熱情很快就會被接踵而來的困難消磨殆盡,或者做事情的三分鐘熱度一退,就馬上改變了主意,這山望著那山高,于是放棄原來的計劃而開始了新的行動,他們就是這樣無休止地做著有頭無尾的事情,以至于留下無數的“爛攤子”工程。他們不能獲取成功,因為他們不能把自己的行動和愿望貫徹到底。聰明的獵人不僅能發現獵物,而且會追蹤并最終抓獲獵物。
做到善始又善終,必須有執著追求的精神。老舍先生窮其一生的精力,耐住了寂寞和枯燥研究文學,用自己的執著追求實現了善始善終。魯迅、巴金等成功的大師無一不是善始善終的模范。一個人如果在為人處事上都做到了善始善終,就意味著他必然是生活的強者,也必然能夠收獲平靜而幸福的人生。
一個人如果做人和做事不具備善始善終的素質,就意味著他是生活的弱者,無論他曾經有過怎樣的風光和輝煌,他的人生都將充滿悲傷與苦難。
上一篇:向目標立即奮進,拒絕拖沓
下一篇:堅持單身并沒有什么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