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到底該不該借
每到假期或周末,很多人都愿意在美好的節日出去游玩,比起擠著大巴車出門,人們更愿意選擇自駕,開著車來一趟自由行,想必是最輕松愜意的事情。不過,有些還沒買車又有用車需求的朋友可能會郁悶了:“怎么才能弄來一輛車開呢?”于是,這樣的人開始對身邊的朋友進行篩選,假如恰好你有輛閑置的車,那恭喜你,估計朋友會向你借車了。借車有問題嗎?據相關數據顯示,超過九成的車主有過被借車的經歷,大部分人是由于顧及情面,勉強將車借出。假如車輛能夠完璧歸趙,那么沒有問題;但如果事先就知道對方不太靠譜,那最好是避免將車借給對方。
小張聽信小文有駕駛證,將車借給小文,結果小文酒后駕駛撞上摩托車,造成摩托車車主受傷以及另外兩輛車嚴重損壞,而小文竟然棄車而逃。后來法院審理認為小張聽信了小文的一面之詞,存在一定的過錯,在此事中須承擔一定的責任。最終,小張承擔了該事件超出交強險30%的賠款,共計3萬元。
無獨有偶,小張的朋友阿強將自己的車借給沒有駕照的朋友,結果因操作不當車輛翻了,導致朋友死亡,法院一審判決阿強對朋友的損害應承擔60%的賠償責任,賠付近30萬元。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四十九條的規定,因租賃、借用等情形機動車所有人與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時,發生交通事故后屬于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部分,由機動車使用人承擔賠償責任;機動車所有人對損害的發生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例如,出借故障車,車主要擔責;借給飲酒人,車主要擔責;借給無駕照者,車主要擔責;搭乘“順風車”出事后,車主要擔責。所以,為了避免風險,以及一些不必要的麻煩,車主對朋友借車這件事應該保持非常謹慎的態度。
陸女士是一位廣告公司的老板,她在三年前購買了一輛白色雪佛蘭轎車自用。前幾天,她考慮到自己的車應該年審了,就順便去車管所辦理相關手續。當時,工作人員告訴陸女士有違章記錄,讓她先學習幾個小時,再繳清違章罰款200元。陸女士感到很奇怪:“我最近這段時間一直在外地談生意,車也一直開得十分小心,從來不敢闖紅燈、超速,怎么會出現違章記錄呢?”
但是,當陸女士拿到違章單子的時候,她突然明白了,那幾天自己根本沒用車,而是將車借給一位朋友出去自駕游了。
“都過去很長時間了,我也不好意思向朋友要這罰款,只好吃了啞巴虧。”最后,陸女士只能自己繳了200元罰款,在她看來,錢倒不是問題,只是自己還需要在交警部門學習半天,扣6分,因為借車,倒給自己惹了不少麻煩。
車主都免不了遭遇朋友借車的情況,不借吧,朋友會說你小氣;借了吧,真擔心出什么事情。這是大部分車主的心聲。其實,面對朋友借車,車主們可以委婉表達自己的意見,巧妙拒絕對方。
假如有朋友借車,你可以直接回答“我的車子最近出了點問題,剎車總是不好,正在修理”或者“我的車子正在保養呢,我這幾天都是打車上班”。一般情況下,朋友不會繼續借車假如朋友依舊想借車,你可以這樣說:“車子的問題有點久了,今天正好約了去檢修,改天吧,等我把車修好了再借給你。”如此一來,考慮到車子有安全隱患,大部分人會放棄借車的念頭。
在拒絕朋友借車時,你還可以說:“保險已經到期,還沒來得及去辦理呢!”這時車子基本處于沒有保險的狀態,朋友會覺得風險較大,一般不會繼續借。或者可以說:“我的車只買了交強險,平時只有我一個人開,我對自己的技術還是比較自信的。”這樣,朋友就會覺得沒希望借到車了。
假如是關系十分親密的朋友,實在沒辦法拒絕,恰巧你又有時間,你可以提議親自送對方一程。假如朋友有很重要的事情,你可以開車將朋友送到目的地,這樣既很講義氣,又能保證安全,朋友也會對你感激不盡的。
你可以跟朋友說:“現在租車也很方便,你要是嫌麻煩,我去給你租一輛車,到時候你直接去取車就可以了。”這樣的話無疑是比較直接的,朋友聽后會知道你拒絕的意思已經很明確,自然不會再提借車的事情。
假如車子不在身邊,朋友來借車,那你可以說:“真不巧,車子被我爸爸開走了,下次你早點跟我說吧!”這樣巧妙地拒絕,并道了一聲“下次你早點跟我說”,既不會讓自己顯得小氣,又不會傷了別人的面子。
假如朋友來借車,你可以借用第三方將拒絕說出口。例如,把事情推給老公,順便向朋友訴苦:“我也是沒辦法啊!”這樣的話,相信朋友聽了之后會打消向你借車的念頭,畢竟,誰也不愿意充當破壞別人家庭和諧的“罪人”。
出借車輛除了最擔心出事故,其次就是擔心違章了。很多車主就經歷過,車子還回來,發現有違章,假如回頭找借車的朋友處理,還顯得自己斤斤計較,最后往往吃啞巴虧。所以,當朋友借車時,不妨自己先說:“我違章已經扣10分了,還有2分就要重新學習,假如不是上次朋友借車超速違章扣了6分,現在我就可以把車借給你了。”道出自己的經歷和慘痛的教訓,自然會引起借車人的同情心。
心靈小酌
你可以將“愛車,恕不外借”的標語貼在車子上,時刻提醒身邊的朋友:我是不會出借愛車的。這樣一來,朋友就會覺得你肯定不會把車借出,自然也不會向你開這個口。這樣的拒絕可以起到警示作用,將朋友的“借車”想法扼殺在搖籃里。
上一篇:足夠忍耐,積蓄人生力量
下一篇:運動是讓大腦休息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