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的人更容易成功
生活中,有多少人能夠很好地控制自己呢,想必很多人都無法肯定地回答說:“我自控能力很強。”什么是自控能力?就是一個人控制自己思想感情和舉止行為的能力。人區別于動物的根本點之一,在于人是有思想的,所以能夠按照一定的目的,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動。
自控是一種力量,自控讓一個人頭腦冷靜、判斷準確。當然,自控的人充滿自信,同時也更容易贏得別人的信任。可以下定決心為其自制行為提供力量與后援,可以支配自我,控制情感、欲望和恐懼心理的人,往往更容易獲得成功,取得更有價值的進步。
一個人應該控制自己的情緒,尤其是當生氣的因子在大腦里奔涌時,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言語是多么地困難。自控能力稍差的人就會淪為情緒的奴隸,負面情緒席卷而來,不僅讓自己煩躁,也會給身邊的人帶來不好的影響。無法完全控制和主宰自己的人,命運不會掌握在他自己的手里。
當然,一個人可以自我控制的秘密源于其思想,常常在大腦里思考的東西會慢慢地滲透到生活的角落里去。假如我們成為自己思想的主人,就能夠控制自己的思維、情緒和心態,從而能夠控制生活中可能會出現的情況。
生活中,許多人總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為了既定目標,我們需要在一個時間段內把最大的精力投入到合適的地方去,而這個過程要求保持高度自律,同時對其他的選擇說“不”。大部分人提到自律,總是有一種厭惡,認為這意味著沒有自由。其實,自律是自由的。
人的自制力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他們的思想素質。一般來說,具有崇高理想抱負的人絕不會為區區小事而感情沖動做出不良行為。因此,要提高自制力最根本的方法是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保持樂觀向上的健康情緒。一般來說,一個人的文化素養同其承受能力和自控能力成正比,文化素質比較高的人往往能夠比較全面正確地認識事物,認識自我和他人的關系,自覺地進行自我控制、自我完善。
我們要用合理發泄、注意力轉移、遷移環境等方法,把將要引發沖動的情緒宣泄和釋放出來,保持情緒穩定,避免沖動。遇事要沉著冷靜,自己開動腦筋,排除外界干擾或暗示,學會自主決斷。要徹底擺脫依賴心理,克服自卑,培養自信心和獨立性。
我們應培養自己性格中意志獨立性的良好品質。對自己奮斗的目標要有高度的自覺。只要是你經過自己的實踐認準的事,就應義無反顧地做下去,想方設法達到預期目的。不必追求任何事情都做得十全十美,不必苛求自己沒有一點失敗,不必過多地注意別人怎樣議論你。
當需要不能同時兼顧時,抑制一些不可能實現的需要。如古人所云:“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兩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平時注意經常思考問題,增強預見性,關鍵時刻才能及時、果斷、準確地做出選擇。
有自律精神的人,更容易走向成功。生活中,那些不自律的人就是情緒、欲望和感情的奴隸。自律是一種高貴的品質,意味著為一個偉大的目標努力和付出,意味著為了自己所珍視的東西放棄眼前的一些誘惑。因為自律,會讓你擁有一顆強大而豐富的內心,面對任何事都能夠冷靜自若地處理。
在知乎上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以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根本輪不到去拼智商。事實上,自律才是成功的敲門磚。所有成功的人都非常聰明嗎?當然不是,智商極高和極低的人均是少數,智力中等或接近中等的人約占全部人口的80%。而成功人士身上有一種共同的優秀品質,即超強的自律能力。
養成自律的習慣,需要正確認識自己,需要決定什么行為能最好地反映你的目標和價值,這個過程就需要自省和自我分析,有一個準確的自我認識。如果你每天渾渾噩噩,甚至不知道該干什么,又如何能養成自律的習慣?自律比較花時間,而且需要我們發現自己不自律的行為。當自律遭受挑戰的時候,需要給自己一些內心暗示,鼓勵自己并讓自己放心。提醒自己:自律的代價總是要比后悔的代價低的。牢記這句話,每當不自律的時候提醒自己,這會改變你的生活。
啟示
自律并不是一種精神上的枷鎖和鐐銬,而是一種尋求內心平衡的最佳方式。或許你覺得自律的生活非常無趣,其實并非如此,自律的人更容易沉下心來看這個世界,然后進行冷靜的思考。他們對世界、生命、自我有更豐富的理解。
上一篇:男孩,做一個能自控的強者
下一篇:荏苒年華,莫辜負了光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