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謙卑,就是謙虛而不自大的意思。自古以來,謙卑就是國人的主性格之一。毛主席也曾說過“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的名言。所以,在家風塑造上,謙卑待人也是至關重要的。無論是在小家庭中,還是在社會上,我們都需要謙卑的心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收獲良好的人際關系。
只有時刻保持謙卑的心態,在待人接物時努力做到溫和有禮、平易近人、尊重他人,善于傾聽他人的意見和建議,虛心求教、取長補短,我們才能日臻完善自己,我們才能在人際交往中贏得良好的口碑。
美國第三屆總統托馬斯·杰斐遜提出:“每個人都是你的老師。”杰斐遜出身貴族,他的父親曾經是軍中的上將,母親是名門之后。當時的貴族除了發號施令以外,很少與平民百姓交往,他們看不起平民百姓。
然而,杰斐遜沒有秉承貴族階層的惡習,主動與各階層人士交往。他的朋友中當然不乏社會名流,但更多的是普通的園丁、仆人、農民、貧窮的工人。他善于向各種人學習,懂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
有一次,他和法國貴族拉法葉特說:“你必須像我一樣到民眾家去走一走,看一看他們的菜碗,嘗一嘗他們吃的面包,只要你這樣做了的話,你就會了解到民眾不滿的原因,并會懂得正在醞釀的法國革命的意義了。”
由于杰斐遜為人謙卑,作風扎實,深入實際,他雖高居總統寶座,卻很清楚民眾究竟在想什么、到底需要什么。也正是因為他謙卑待人,懂得放低身段深入到群眾的隊伍中去,最后他才成為一代偉人。
《詩經》中說:“溫溫恭人,惟德之基”;晉朝羊詁在《誡子書》中說:“恭為德首,慎乃行基”;唐代魏征也說:“低洼下,水流之;人謙下,德歸之。”由此可見,謙卑是我們每個人修養德行之基礎,也是通往道德高尚之階梯。
有這樣一個故事。
著名作家朱自清曾經這樣評價葉圣陶一家:“圣陶兄是我的老朋友。我佩服他和夫人能夠讓至善兄弟三人成長在愛的氛圍里,卻不沉浸在愛的氛圍里。他們不但看見自己一家,還看見別的種種人。”
在朱自清的心目中,葉圣陶一家有著良好的家風——永不自滿。確實如此,在平時的生活中,葉圣陶經常教導子女們時刻要保持謙卑的心態,永遠不要驕傲自滿,子女們也將他的話深深地銘記在心中。
在他的教育下,葉圣陶膝下的兩子一女都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尤其是長子葉至善,深受父親葉圣陶的影響,繼承了葉家良好的家風,但凡是讀者的來信,他都會認真仔細地予以回復,態度自始至終都非常謙卑、友善。
巴甫洛夫曾說:“絕不要陷于驕傲。因為一驕傲,你們就會在應該同意的場合固執起來;因為一驕傲,你們就會拒絕別人的忠告和友誼的幫助;因為一驕傲,你們就會喪失客觀方面的準繩。”英國哲學家丁尼生也說:“真正的謙虛是最崇高的美德,是一切美德之母。”
因此,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們每一位母親都要在家庭中盡力打造一種謙卑的家風,除了自己做到時刻保持謙卑的心態外,還應當把這種品格傳給身邊的每一個人,讓孩子、丈夫、長輩們都能感受到謙卑的力量,并讓這種力量成為他們立身做人的寶貴財富。
上一篇:勤儉家風代代傳
下一篇: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