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具體明確、條理清晰的任務
很多父母都會覺得孩子很愛拖延或者非常懶惰,殊不知,只有少部分孩子不愿意做事情,而對于大多數孩子而言,他們是很樂意去嘗試,且把不同的事情做好的。大多數孩子之所以對于父母的指令無動于衷,是因為他們聽不懂父母的話,甚至不明白父母到底想讓他們做些什么。為了改變孩子的狀態,讓孩子真正聽懂父母的意思,父母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對孩子所說的話要準確清晰,安排孩子做的事情也要井井有條。這樣孩子才能在父母的授意下做好很多事情,漸漸地,他們習慣于圓滿完成任務,也就可以形成專注力,從而在做各種事情的時候都能做到積極主動、全身心投入。
現實生活中,總有些孩子對于父母所說的話充耳不聞,也會對于外界的很多信息采取漠視的態度,這就是他們的專注力不夠強導致的。這樣的孩子不但無視他人的意見,而且還缺乏執行力,也常常會忘記那些需要記憶的信息。要想改變孩子的這些糟糕表現,父母就要有針對性地尋找適宜的辦法提升孩子的專注力,幫助孩子養成專注的好習慣,也讓孩子具備超強的記憶力和執行力。
自從得知塔克總是對自己的話充耳不聞是因為自己的指令含糊之后,爸爸就改變了和塔克溝通的方式,不再對塔克下達含糊其辭的指令,而是以簡單明確、非常精練的語言和塔克溝通。
這個周末,爸爸媽媽準備帶著塔克去游樂場玩耍。爸爸對塔克說:“到了游樂場之后,你可以自己決定玩什么、不玩什么。不過,在玩的過程中,你要用心觀察和感受,然后寫一篇游記作文。”爸爸給塔克的權利和任務都很明確,即塔克可以自由地玩,但是玩過之后寫一篇游記。這樣帶著目的去玩,塔克到了游樂場目標明確,在痛痛快快玩過一天之后,他回到家里下筆如有神,很快就完成了游記。看到塔克的游記條理清晰,有真情實感,而且語言也很生動,媽媽滿意地對塔克豎起了大拇指。
讓孩子帶著任務去學習,去玩耍,這是幫助孩子提升專注力的好方式之一。很多父母沒有提前把任務交代給孩子,而是等到孩子已經做完事情之后,再告訴孩子要根據此前的活動完成任務。這樣一來,孩子在玩耍的過程中就無法帶著目標和任務,也就不可能有目標地去感受和體驗。尤其是對于那些平日里總是粗心大意的孩子,父母在給孩子們授意或者下達指令的時候,更是要準確清晰,也要有條有理。否則,總是考驗孩子的被動注意,就會忽略孩子主動注意的發展,使得孩子越來越自由散漫。
所謂被動注意,指的是孩子在無意間發生的注意,顯而易見,這樣漫無目的的注意力是很弱的,根本無法對孩子的成長和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也不利于孩子專注力的培養和提高。所謂主動注意,也就是說孩子帶有一定的目的性,有意識地進行觀察,從而注意到更多的事物,留意到更多的事情,為此有意注意對于提升孩子的專注力、培養孩子的記憶力都有很大的好處。
要想有效地提升孩子的專注力,父母在給孩子授意的時候,就要進行任務的篩選。有些父母非常貪心,恨不得讓孩子一口吃成個胖子,總是給孩子安排很多的任務。殊不知,孩子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不能讓孩子把時間和精力用在重要的事情上,孩子就會注意力渙散,也會導致遭遇很多的困難和障礙。
當然,對于年紀小一些的孩子來說,注意力的保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個時候,父母更是要利用目標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從而使得孩子達到父母的要求。此外還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感到疲憊,為此想要終止任務時,父母不要急于批評和否定孩子,而是要想方設法鼓勵和支持孩子,讓孩子繼續堅持下去。孩子的注意力保持的時間原本就很有限,父母要做的是循序漸進延長孩子注意力保持的時間,而不要強硬要求孩子始終都要凝神專注。當孩子沉浸在某件事物之中,感受到做某件事情帶來的愉快和滿足感,父母切勿打擾孩子,而是要給孩子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去親身體驗專注力之美。總而言之,孩子的成長是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就拔到很高的高度。尤其是孩子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父母更是要以孩子自身的條件作為基本點,對孩子因材施教,這樣才真正有利于孩子的成長和發展。
上一篇:機會總青睞那些已經做好準備的人
下一篇:每天進步一點點,總會到達成功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