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將效應——使點激將法讓對方按你的想法去做
在心理學上,通過反向刺激促使被刺激者做正向行為的心理學效應,叫做“激將效應”。俗語說“樹怕剝皮,人怕激氣”,每個人都有自尊心和逆反心,如果能夠刺激對方的自尊心,激起對方不服輸的情緒,就能夠將一個人的潛能發揮出來,從而讓對方按照你的意愿去做事。
想要駕馭人心,除了懂得人心以外,還要懂得利用人心。對于難以用語言說動、難以用行動打動的人,不妨用其自尊心強的一面去刺激他,就可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日常生活中,想要人們按照你的意愿去做事,也不妨使用一下“激將法”。
月月的媽媽非常聰明,她希望孩子能夠愛上音樂,于是買了一架鋼琴擺在客廳里,總是在飯后自己彈上一段。月月看了很羨慕,糾纏著媽媽也要學彈鋼琴,媽媽語重心長地告訴他“鋼琴是個非常難學的東西,需要長時間的學習和練習,每天至少要一個小時的練習才能學好,而且還需要堅韌的毅力,與其你將來放棄,不如現在就不要浪費時間。”月月性子急,好奇心重,但缺少耐力,果然低下頭不說話了。媽媽在一邊故意說道:“反正你也吃不了這種苦頭,學不會的,干嗎非要學?”月月一聽果然中計:“誰說的,我一定要學會。”最終纏著媽媽堅持了下去。
俗話說“請將不如激將”,按照別人的性格適當使用激將法,效果要好得多,也更容易達成目的。當然,前提是對方是員大將,有較強的自尊心,否則對“劉阿斗”一樣的懦弱之輩是不可能起作用的,反而可能弄巧成拙。再者,激將也要有方法,并不是隨意貶損對方就能夠起作用。看一看,《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是怎樣使用激將法的,從中也許可以學到不少技巧。
諸葛亮奉劉備之命去勸說孫權共同抗曹,但他看孫權一表人才、性格堅毅、不是隨便能夠勸說動的,就決定運用激將法。他先說曹兵有100萬,然后再夸大曹操的實力,有150萬的兵力,戰將和謀士也有一兩千人,然后說道“我只說100萬,原因是怕驚嚇了江東之士”。還主張孫權向曹操投降,激起了孫權的怒氣。孫權問:“你家主公為什么不投降?”諸葛亮答道:“當年的田橫,不過是齊國的一名壯士罷了,尚能篤守節義,不受侮辱,更何況身為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士仰慕的劉豫州?事業不成,這是天意,又豈能屈處人下?”氣走了孫權,然后再說自己有破曹良計,只不過對方沒問,孫權聽說,趕過來求教,自然達到了說服的目的。
在說服周瑜的過程中,這一方法得到了更好的運用,他搬出了《銅雀臺賦》中的兩句詩詞“攬‘二喬’于東南兮,樂朝夕與之共”證明曹操攻打江東是為了得到大喬、小喬兩個美人,小喬是周瑜的妻子,這一下徹底激怒了周瑜,拼了命也要和曹操一決雌雄。其實詩歌的本意是,將興建兩個高臺以收勝景,然后再于臺間建兩座橋,以便朝夕流連其中。諸葛亮巧借“二橋”的諧音一下戳到了周瑜的痛處,達到了說服的目的。
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運用激將法起碼有以下兩種技巧:
1.人選,必須對性格剛直的人才能運用,否則遇到過于懦弱的反而被嚇倒了。如果遇到老謀深算如“司馬懿”的,表面上受了激怒,可實際上仍不動聲色,反而大事不妙。
2.激將法一定要踩到他人痛處。諸葛亮之所以能夠激將成功,是因為找到了孫權和周瑜的痛處。他先說“怕驚嚇了江東之士”,就是諷刺了孫權手下有人居然被嚇到“主和”,等于踩到了孫權的“貓尾巴”,然后再表明自家主公“身為王室之胄、英才蓋世,自然不甘受辱,寧敗不屈”,言外之意,譏諷孫權如果投降就是沒有氣節沒有才能。被曹操感嘆“生子當如孫仲謀”的孫權怎能忍受這種諷刺?對于周瑜,則踩到了他對老婆美女小喬的關切愛護之心,自詡“風流瀟灑”但心胸狹窄的周郎怎么能容忍別人覬覦自己的老婆?當然要和對方一決高下。
運用激將法,一定要踩到對方痛處,比如對方沒有經驗、地位比較低等都可能成為他的致命傷,只要被觸及就會火冒三丈。如果踩到對方不痛不癢之處,激將的目的就不能達到。
總之,激將也要有道,只有運用技巧才能做到讓他人按照你的意愿行事,否則就會影響效果,甚至弄巧成拙。
上一篇:沒有信念和勇氣的努力猶如在黑暗中遠征
下一篇:愛情需要緣分,選擇大于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