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勃定律——時機對了,小事也能變得很重要
貝勃定律是建立在相對理論上的一種定律,表現為本身的基重越大,對于增加的重量感受越遲鈍。這個定律是基于一個實驗之上的,一個人右手舉著300克的砝碼,左手舉著305克的砝碼,感覺不到多少不同,只有增加到306克時,才稍有感覺。而如果左手舉著600克的砝碼,那只有左手上的重要到了612克才能感覺到重。人們對于差別的感覺往往取決于原來的事物。
生活中這種現象也很常見,同時也非常好理解:孩子原本有一塊錢,你再給他一塊,他會感到非常高興,假如他有100元,你再給他一塊,他就絕對不稀罕了。原本3元一斤的雞蛋每斤漲了3元,你會覺得非常難以接受,可是如果30元一斤的茶葉,每斤漲了3元呢?
所以,想要讓一件小事在對方的心里變得非常有份量,就要謹慎地選擇這件“小事”,選擇對方沒有感受過的或很少感受的“刺激”去刺激對方,才可能有成效。想要別人追隨你,就要做別人很少做的事,積累稀缺的“品德”,才能讓眾人對你刮目相看。
古時候,有個詐騙犯出獄之后,處處受人抵制,很多雇主對他更是諸多防備。他總是在不斷找工作、不斷被辭退,自己對自己也總是充滿懷疑。一次,他的新雇主告訴他有重大的事情要他辦,并要求他把一封信盡快送給對方。他告訴雇主他曾經入獄,雇主并沒有說什么,只讓他快去快回,很多人都懷疑他會半途跑掉(賴掉薪水)。但這個人并沒有辜負雇主的期望,以最快的速度把消息傳遞了出去,并把應對之策帶給了雇主。后來,這個人終身都在那個雇主身邊做事,不斷被委以重任。人們都問雇主當初為什么要一個犯過罪的人做一件事關重大的機密要事,雇主只說“因為犯過罪的人更希望得到別人的信任”。
給人恩惠也一樣,一定要給到別人的心坎里,才能引起人的充分感激。比如,對于某些薪水微薄的人來說,給他長點工資,對方就會興高采烈地加班,而對于那些年薪幾十萬的白領來說,加薪這種手段是不足以刺激他的,加得少了,對方不感興趣,加得多了自己承受不了。這就是差別,面對的人不同就要找出可以刺激他們的不同方式,這樣你為他們所做的每一件小事才能被他們記住并感激。
豫讓是春秋時期的晉國人,他先后跟過幾個主人,他先是范氏的家臣,后來又投靠了中行氏,兩個人都對他獎賞有加,但是卻并沒有重用他,直到他成為智伯的家臣才受到重用。智伯非常尊重他,和他的關系也非常密切。后來智伯遭到趙襄子的殺害,豫讓幾次三番不惜殘害自身為智伯報仇。趙襄子問他:“為什么原來追隨中行君,中行君被智伯殺害,你卻歸順他;而我殺了智伯,你卻要刺殺我呢?”豫讓回答:“因為智伯拿朝士的禮節待我,所以我要用朝士的禮節對他效忠。”
“士為知己者死”,豫讓這樣的壯士,最在乎的是能否被重用,而不是物質上的刺激,所以,他會為尊重他、懂他的人賣命。
心理應用:
上一篇:虛弱的內心,讓你總是被欺負
下一篇:迎著命運而上,才能真正戰勝苦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