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帝化身啼血杜鵑
那是在很早以前,位于四川的蜀國有個國王,名叫望帝。望帝是個備受百姓愛戴的好皇帝。他帶領百姓,發展農業,促進生產,把蜀國建成為豐衣足食、錦繡般的天府之國。
有一年,在湖北的荊州,一個井里的大鱉成了精,變成了人形。可是,它剛從井里出來就不知什么原因死了。奇怪的是,那死尸在哪里,哪里的河水就會向西流。于是,鱉精的尸體就從荊水一直沿著長江上浮,最后到了岷江。
當鱉精浮到岷山山下的時候,突然活了過來。于是,他跑去朝拜望帝,自稱叫做“鱉靈”。鱉靈看見望帝愁眉不展,長吁短嘆,急忙問望帝為何如此惆悵。望帝見到鱉靈,非常喜歡它的聰明和誠懇,就把實情告訴給鱉靈。
原來,有一大群龍蛇鬼怪,因為蜀人燒山開荒失去了家園。它們又不愿離開天府之國,便使用妖術,把大石都運到夔峽、巫峽一帶的山谷里,堆成崇山峻嶺,砌成龍穴鬼窩,天天在那里興風作浪,將水擋住。
結果,水位越來越高,淹沒了大片大片的梯田和土地。百姓遭殃受罪已經很久了,可是誰也沒有辦法阻止鬼怪們住手。望帝因此茶不思、飯不想,終日憂心忡忡。
鱉靈聽后,對望帝說:“我有治水的本領,我也不怕龍蛇鬼怪,我們一定能戰勝邪惡。”
望帝大喜過望,便封他做了丞相,然后派他去巫山除鬼怪。鱉靈接了圣旨,帶了兵強馬壯的幫手,來到巫山。他們和龍蛇鬼怪斗了六天六夜,才把那些兇惡頑劣的龍蛇捉住,關在了滟滪堆下的上牢關里。
接著,鱉靈又帶領人們和鬼怪拼斗了九天九夜,才把那些邪惡狡猾的鬼怪捉住,關在了巫山峽的鬼門關里。
然后,鱉靈把巫山一帶的亂石高山,鑿成了夔峽、巫峽、西陵峽等彎曲的峽谷,終于把集積在蜀國的滔天洪水,順著河道引向東海去了。蜀國的人民又過上了康樂、幸福的日子。
望帝是個以天下大局為重的賢德的國王,他見鱉靈為人民立了如此大的功勞,才能高于自己,便選定好日子,舉行了隆重的儀式,將王位讓給了鱉靈。他自己便到西山隱居去了。
鱉靈做了國王,就是“叢帝”。他領導蜀人開墾田地,興修水利,做了許多利國利民的事情,百姓們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望帝也在西山過著清心寡欲的日子。
可是,到了后來,情況發生了變化。叢帝開始居功自傲,獨斷專行起來。他不愿傾聽臣民的意見,也不體恤老百姓的生活了。人們為此犯起了憂愁。
這一消息傳到了西山,望帝聽后非常著急,常常寢食不安,半夜三更還在房里踱來踱去。他想,該如何才能規勸導叢帝呢?最后,他還是決定親自進宮去勸導叢帝。第二天早晨,他便從西山動身進城去拜訪叢帝。
這個消息很快就被老百姓知道了,大家都期望叢帝能夠悔過反省,便成群地跟在望帝的后面進宮請愿。如此一來,人們排成了很長的一個隊伍。
叢帝心里立刻起了疑惑,以為望帝是要收回王位,故意帶著百姓來推翻他。于是,叢帝急忙下令緊閉城門,不讓望帝和老百姓進城。
望帝無法進城,就靠著城門痛哭起來。可是,望帝覺得自己有責任讓叢帝清醒過來,治理好天下,他一定要想辦法進城去。他想只有變成一只鳥兒,才能飛進城門,飛進宮中,把愛民安天下的道理親自告訴給叢帝。
于是,望帝便化為一只會飛會叫的杜鵑鳥。杜鵑飛呀飛,從西山飛進城里,又飛到了皇帝的御花園。它高聲叫著:“民貴呀!民貴呀!”
叢帝原來也是個清明的皇帝,也是備受百姓愛戴的國王。他聽了杜鵑的勸告,明白了望帝的善意,知道自己誤解了望帝的意思,很是愧疚。從此以后,叢帝便開始體恤民情,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好皇帝。
可是,望帝變成了杜鵑鳥,再也無法變回原形。于是,杜鵑鳥總是晝夜不停地對帝王們叫道:“民貴呀!民貴呀!”但是,以后的帝王沒有幾個聽他的話,所以,他叫出了血,把嘴巴染紅了,還是不甘心!
后代人都為杜鵑精神深深感動,所以,世世代代的四川人,都很鄭重地傳下了“不打杜鵑”規矩,以示對杜鵑鳥的敬意。
望帝化身杜鵑鳥的傳說,表達了望帝為民請命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上一篇:有付出才有收獲
下一篇:李世民三請張古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