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見面,第一句話要說好
初次見面,給人的第一印象最為關鍵,年輕人要想在短時間內和對方一見如故,達到心靈上的共鳴,說好見面的第一句話是一條捷徑。對我們來說,說好見面第一句話會給對方熱情、友善的感覺,有利于快速消除彼此間的陌生感。如果你不善于和陌生人交談,就會在之后的交際中處處受損,事業、生活都會受到影響。因此在初次見面時,我們要把握機會,用一個好的開場白來贏得對方的好印象。常見的方式有以下幾種:
1.攀親認友縮短彼此的距離
攀親認友的方式雖然不太被推崇,但有很強的實用性。其實,任何兩個人,只要彼此留意,就不難發現雙方有著這樣或那樣的“親”“友”關系。我們只要利用這層關系,在見面時告訴對方,就能一下子縮短彼此的心靈距離,使對方感到十分的親切。比如:“你是首都師范大學畢業生,我曾在首師大進修過四年。說起來,我們還是校友呢!”“您來自山東,我出生在山西,兩地相隔咫尺,今天相見真是高興!”這種方式很容易讓人在短時間內對你產生一見如故的印象。
1984年5月,美國里根總統訪問上海復旦大學。在一間大教室內,里根總統面對一百多位初次見面的復旦學生,他的開場白就緊緊抓住彼此之間還算“親近”的關系:“其實,我和你們學校有著密切的關系。你們的謝希德校長同我的夫人南希,都是美國史密斯學院的校友呢。照此看來,我和各位自然也就都是朋友了!”此話一出,全場鼓掌。短短的兩句話就使一百多位黑發黃膚的中國大學生把這位碧眼高鼻的洋總統當做十分親近的朋友。接下去的交談自然十分順利,氣氛極為融洽。
2.恭敬仰慕讓對方受到敬重
在初次見面時,人們可以用這種方式來表達敬重、仰慕之情,這是熱情有禮的表現。如“您的藝術品我曾經觀摩過多遍,受益匪淺。想不到今天竟能在這里一睹您的風采!”這種方式會讓人感受到你發自內心的敬意,也表示出你的尊重。不過用這種方式說第一句話時,我們一定要把握好分寸,不能胡亂吹捧。表示敬慕的內容應根據說話的對象、說話的時間以及說話的地點而定,切不可虛無邊際地奉承對方,否則會讓對方感覺你十分虛偽。
3.親切的問候帶給人溫暖
“您好”是我們最常用的問候語,這短短的問候能讓對方感到十分的溫暖,在初次見面時,我們把這一聲溫暖的問候送給對方,這會表現出你自身的熱情及涵養。年輕人只要主動、熱情地問候初次見面的人,同他們聊天,努力探尋與他們交談的共同點,就能贏得對方的好感,拉近雙方之間的距離。
4.贊美他人的長處
每個人都喜歡別人看到并贊美自己的長處。那么,初次見面時,我們應該投其所好,贊揚對方的長處,并表示對方是自己學習的榜樣。這種贊美不同于一般的奉承,而是讓對方感覺到你的真誠,從而對你產生好感,進而激發交談的積極性。反之,倘若你總是有意或無意地觸及對方的短處,傷及對方的自尊心,那交談的效果便可想而知了。
方佳是一家廣告公司的業務員,她有一套獨特的交際秘訣,就是初次交談時一定要揚長避短。有一次,她為了一個廣告業務去拜訪一位房地產公司的經理,見面寒暄后,方佳突然開口問道:“您是在哪學會開越野賽車的?總經理居然是環線越野賽車的常勝將軍,這可真不簡單啊!您真厲害,我得多向您學習。”話音剛落,總經理興奮起來,談興大發,廣告之事當然不在話下,總經理還熱情地邀請方佳去觀看他的比賽。
5.共同的話題勾起交談的欲望
如果我們想在第一句話就吸引對方的注意力,那么雙方就必須確立共同感興趣的話題,我們要從對方的興趣、愛好、個性特點入手,這樣在談話時才能談得投機。
生活在同一時代、同一國家,只要你善于尋找,就不愁沒有共同的話題?比如,一位小學教師和一名清潔工,兩者看似沒有共同感興趣的話題。但如果這個清潔工是一位小學生的家長,那么,兩者可以就如何教育孩子各抒己見,交流看法。只要我們能留意觀察,就不難發現彼此有對某一問題的相同觀點、某一方面共同的興趣愛好,我們要利用共同的話題勾起對方交談的欲望,這樣才能更快更好地和對方加深感情。
一次張小姐在拜訪陌生人時,見其墻上掛有“制怒”二字,便知對方有克服易怒缺點的要求。她第一句話便問道:“您平時很愛發脾氣嗎?”對方答:“我很容易沖動,但明知自己有這個毛病,卻有時控制不了,為了提醒自己,就寫下來掛到墻上,時刻告誡自己。”張小姐由此話題談開,先是表示非常理解,繼而談出自己的看法,對方也就同一問題談出感想,兩個人談得非常投緣,頗有“相見恨晚”之感。
上一篇:從說話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氣質
下一篇:到什么山頭唱什么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