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習慣你有嗎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錢鶴灘《明日歌》
美國的管理心理學專家進行過一項很有趣的實驗:讓50名大學生志愿者參與實驗,他們需要從兩個任務中選擇一個完成。其中一個任務比較簡單,很快就能完成,但時間要求較緊,而另一個任務較繁重,但時間不太緊急。
出乎科學家預料的是,有38人選擇了繁重但不緊急的任務。同時后期的訪談發(fā)現(xiàn),志愿者選擇繁重任務的原因是,在完成整個繁重任務的過程中,時間非常寬裕,志愿者可以適當拖延,沒有時間壓力,也就沒有了心理壓力。
成年人中超過20%的人每天出現(xiàn)拖延行為。什么是拖延呢?簡單來講,拖延就是本應現(xiàn)在進行或完成的工作放置到明天。如果你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大多數(shù)時候都有拖一拖的心理和實際表現(xiàn),那么就有患有拖延癥的可能。同時,凡事喜歡拖延的人,其處事方式也必然具有拖延的趨向。
拖延癥一般表現(xiàn)在小事上。在需要做出決定時,猶豫不決,不到最后一刻不做出選擇,或者在執(zhí)行任務的時候,有意拖延進度。拖延癥雖然表現(xiàn)在小事上,但是經(jīng)年累月,長期積累也會影響個人的行事方式,甚至延誤正常的學習和工作。久而久之,拖延會成為一種行為模式而固定下來,成為一個人內(nèi)在固化的一種特質(zhì)。
超過20%的人覺得自己是習慣了拖拉生活的人。分明睡醒了但不到最后一分鐘決不起床;一直有空閑但不到最后一刻不去買電影票;非要拖到截止日期最后一天才交論文等。拖延行為彌漫著人們的生活,甚至有成為部分人的生活方式或者行為模式的趨勢。
參加工作3個月的職場新人張曉綿,在大學學習期間養(yǎng)成了最后一刻上交論文的習慣。作為一家合資企業(yè)的行政助理,在工作中對領導交代的工作,口頭上答應一定盡快完成,但是她還是每次都問一下最后的期限是什么時候。主管讓她撰寫一份辦公室管理制度,張曉綿問什么時候需要,主管愣了一下告訴她下周三需要。
張曉綿算一算還有5天,而這個文件兩天就能完成。所以張曉綿將這件事放下來,準備4天后再開始做。
張曉綿也是屬于典型的拖延者。她很享受在deadline(最后期限)最后一刻完成任務的欣悅感。時間的緊迫感帶來了工作狀態(tài)的高效能,淋漓盡致地發(fā)揮了個人和團隊的力量和智慧。享受激情型的拖延者一般智商較高,而且在工作中有突出的表現(xiàn),對自我評價很高,曾經(jīng)也有過多次在截止日期最后一刻順利完成工作的漂亮記錄。
大約70%的大學生經(jīng)常拖延作業(yè)、論文,這和大學學習環(huán)境比較寬松、自由度很大有關系。在我們的求學生涯中,小學或者中學的家庭作業(yè)一般在第二天就會上交老師,時間緊迫,只能當天晚上完成,因此很少有小學生或者中學生拖延作業(yè)。
而在大學學習環(huán)境里,經(jīng)常是某門課程每周只有一次上課安排,布置的作業(yè)經(jīng)常是安排半個月的期限。這樣的時間安排本來是希望大家能更充分地利用網(wǎng)絡資源和圖書館圖書信息,更全面地掌握相關進展和資訊,但是正是這樣的時間安排給了大學生們很大的時間靈活性,以至于造成大批學生經(jīng)常拖延論文。常見的現(xiàn)象是老師安排一個月完成的項目,學生在最后一周才開始著手,在最后一刻前趕完。
不幸的是,第3天主管告訴張曉綿馬上需要管理制度文檔。而此時,張曉綿還沒開始動手。張曉綿緊張極了,一下子覺得自己的前途毀了,剛進入這家大型企業(yè),第一次拿到重要的任務就被自己搞砸了。她一下子不知道怎么交代。
其實,在這等待的3天里,雖然張曉綿沒有動手寫文檔,甚至沒有在考慮如何寫。但是,她總是覺得心頭有塊未落地的石頭,吃飯也不放心,和同事在茶水間休息亦不盡興。整天悶悶的,感覺很壓抑。
和張曉綿的感受一樣,拖延者均會感受到來自任務的壓力感、時間的緊迫感和對任務未知結(jié)果的恐慌感。這些感覺一般在開始任務后逐漸減弱,但仍持續(xù),直到完成任務才能徹底消除。
張曉綿因為拖延習慣,沒能及時寫文檔,在之后的一段時間里總感覺和主管接觸不順心。作為職場新人,工作效率是第一位的。在職場中,經(jīng)常會有某些任務需要提前完成的情況。比如,客戶3周后需要的項目方案,最好能在2周內(nèi)完成,以保證其他同事和領導有足夠的時間修改和完善。
經(jīng)過這件小事,張曉綿深刻認識到:拖延習慣會導致誤事,一定要克服。一方面,可以減輕自己在拖延時間里的焦慮和不安,同時也為高效工作注入了激情。
下面的拖延四步法簡單易學,可有效應對拖延癥。
第一步,告訴自己拖延只會延誤任務進度,同時認識到拖延帶來的焦慮感和沉重心理壓力;第二步,堅信自己有能力,經(jīng)過努力能夠漂亮地完成學習與工作任務;第三,分析以前導致拖延的原因,并逐條列舉,然后逐條克服可能引起拖延的原因;第四步,開始做事情,并列出詳細的時間進度表,有必要時請同事或者同學督促。
長期來看,要擺脫拖延行為,必須提高自信,改善對自我能力的評價,做出符合自身實際的估計。我們也可以用以前成功完成任務的事實來激勵自己,并且分析其中包含的成功因素,告訴自己“我能”。
上一篇:情感危機:遭遇婚外情
下一篇:捆綁式銷售,不便宜的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