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式《【越調】天凈沙·【越調】柳營曲·【雙調】慶東原·【雙調】天香引》題解|注釋|鑒賞
湯式
湯式,元末明初曲家。字舜民,號菊莊。象山(今浙江省象山縣)人。生卒年不詳。初為本縣縣吏,后飄泊江湖。明成祖朱棣在燕邸時,對他甚為敬重,待之至厚;永樂年間還時有賜賞于他。性格滑稽,工于散曲,著雜劇《瑞仙亭》、《嬌紅記》2種,倶不存。存世有小令170首,套數68首及殘曲。《太和正音譜》稱其詞“如錦屏春風”,列入上品。
【越調】天凈沙
閑居雜興
近山近水人家,帶煙帶雨桑麻①,當役當差縣衙。一犁兩耙,自耕自種生涯。
【題解】
這首曲子通過對村居生活的贊美,抒發了作者摒棄俗務、歸養田園的閑適愜意之情,表達了他遠避塵囂、躬耕田畝、自食其力的生活理想。全曲語言淺近,明白如話,音調瑯瑯上口,風格清新淡遠,韻味悠然。
【注釋】
①“帶煙”句——意謂桑麻等農作物上或繚繞著裊裊煙靄,或帶著濕漉漉的雨珠。
【越調】柳營曲
聽箏
酒乍醒,月初明,誰家小樓調玉箏①?指撥輕清②,音律和平,一字字訴衷情。恰流鶯花底叮嚀③,又孤鴻云外悲鳴④。滴碎金砌雨⑤,敲碎玉壺冰⑥。聽,盡是斷腸聲⑦!
【題解】
這是一首很有特色的音樂欣賞作品。作者在曲中連用四個比喻,以黃鶯的細語、孤鴻的悲鳴、臺階上的滴雨和敲擊玉壺等十分豐富的音響,淋漓盡致地傳達出箏曲的美妙,令人有親聆其聲之感。末句以“盡是斷腸聲”結尾,收到了戛然而止、動人心魄的藝術效果。
【注釋】
①調——撫弄。
②“指撥”二句——意謂手指輕輕撥弄琴弦,奏出清純和諧的樂調。
③恰——恰如,好像。
④孤鴻——失群的大雁。
⑤金砌——臺階的美稱。
⑥玉壺——精美的唾壺。敲擊的聲音非常清脆悅耳。
⑦斷腸聲——比喻令人悲傷哀痛的琴聲。
【雙調】慶東原
京口夜泊
故園一千里,孤帆數日程,倚篷窗自嘆漂泊命①。城頭鼓聲,江心浪聲,山頂鐘聲。一夜夢難成,三處愁相并。
【題解】
京口,今江蘇省鎮江市。作者夜宿京口舟中,觸景傷情,引起了他羈旅鄉思的愁懷?!俺穷^鼓聲,江心浪聲,山頂鐘聲”,三種聲音匯合在一起,更增加了他徹夜難眠的煩惱和憂愁,具有獨特的藝術效果。全曲構思巧妙,感情深沉郁積,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注釋】
①篷窗——船窗。漂泊命,漂泊不定、流落江湖的坎坷命運。
【雙調】天香引
西湖感舊
問西湖昔日如何,朝也笙歌①,暮也笙歌。問西湖今日如何,朝也干戈,暮也干戈。昔日也二十里沽酒樓香風綺羅,今日個兩三個打魚船落日滄波②。光景蹉跎③,人物消磨④,昔日西湖,今日南柯⑤。
【題解】
元代末期,朝廷政府軍、張士誠起義軍和朱元璋的部隊,在江南互相攻戰,兵戈戰火,禍及杭州城,使這座名城面目頓改。這支散曲以自問自答的方式,把西湖的今昔形象做了總體概括性的對比。昔日歌舞宴樂的升平氣象與今日的蕭索破敗,反差強烈,對比鮮明,形象突出,讀后令人震撼。
【注釋】
①笙歌——唱曲奏樂,歌舞升平。
②淪波——碧波。
③光景蹉跎——光陰白白地流逝。
④人物消磨——人被磨去心志,情緒消沉。
⑤南柯——比喻只是一場幻夢。典出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傳載書生淳于棼夢于大槐安國享盡富貴的故事。
上一篇:楊果《【越調】小桃紅》題解|注釋|鑒賞
下一篇:王伯成《【越調】斗鵪鶉》題解|注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