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與低
所有的低,都在仰視和羨慕高,并堅持不懈地向高攀登。
龐大的攀高團隊,爭先恐后,你追我趕。相對于低,上一個就是高,有高有低便司空見慣,但無人能夠接受和容忍。于是乎,在每一個層級的高與低之間,廝殺和斗爭司空見慣,不乏陰謀與智慧,不乏丑惡與昂揚,更不乏血腥的影子。
高處的目光,時不時貌似關愛地俯視,難得的受寵,更拉升了高與低的距離,滋長無數苦苦的祈求和野心。縱然舍出命去,唯求一步登高,至于高的冷笑和不勝寒的告誡,置若罔聞。
殊不知,沒有絕對安全的高,轟然倒塌之時,低也可以將其踩在腳下。略略平衡和舒緩過后,繼續攀高不止,高的魅力實在不可阻擋。
有一些以低的穩實和高的風險相比較的論調,更多則定性為不具備可比性。各取所需,沒有一把共同的標尺。
也有些高,是人人畏懼的。比如時下流行的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之類。卻容不得拒絕和逃離,非沾上你不可,甚至拉你提前下馬。另當別論。
前與后
不是所有的向前都是膽識,比如魯莽;
不是所有的向后都是懦弱,比如謀略;
不是所有的向前就一定能到達終點,比如方向錯誤;
不是所有的向后就一定放棄目標,比如暫時的休整;
不是所有的向前都心甘情愿,比如后無退路;
不是所有的向后都垂頭喪氣,比如禮讓三先。
面對為前,背對為后,沒有固定不變的前后,全系于心念所指、目光所向、腳尖朝向。
向前需要勇氣,向后需要更大的勇氣。怕的就是瞻前顧后,猶豫不定,喪失了前進的機會,也斷送了后退的意義。至于混淆了前后,不失為荒唐可笑了。
向前大多帶有悲壯的意味,幾絲血腥彌漫,也伴有牙齒緊咬、眼睛一閉、昂首挺胸等姿勢動作。向后則大多避開陽光和目光,悄悄地,偷偷地,不甘心地,無奈地,像露珠不知不覺地消失。只有等到再次向前的一刻,向后才戴上非同小可的光環,可惜,這樣的情況為數不多。
以發展計量,不進則退,值得肯定;以胸懷為秤,退一步海闊天空,理當贊頌。同樣是前與后、進與退,萬不可一概而論。
左與右
同一個根上長出的苗,未必都能成材;
同一根藤上結出的瓜,未必都是好瓜;
同一個起點出發,未必是同一個方向。
不是同一個方向倒也罷了,一旦向左和向右,不再是距離可以丈量和衡量。好比一張臉,不是偏向這邊,就是偏向那邊,僵成一條直線,各指東西。始終看不到正面,看不到事物的本來面目,全給扭曲。
自以為是的正確,決定了越來越遠的堅持,背離原點的多少,早已忽略不計。沒有緩和的余地,沒有稀釋的空間,更沒有中和的機會,連握手都無法完成,也看不到對方的背影,只顧自己執拗地前進。
其實,只要稍稍地回頭,左便不再是左,右也不再是右,天下也就少了諸多火藥味的對立。什么主義和道路之類,莫不如此。
黑與白
自謂為深沉的黑,其實連自己都看不清自己。
更看不到別人,漆黑的目光,看到的只有黑。
不是沒有缺點和錯誤,而是巨無霸的黑色彌天大謊覆蓋了一切,扭曲成天下大同的效果。
太清醒的是白,容不得絲毫的瑕疵,連看向世界的目光都是那么純真無瑕。因為純潔,力量之薄弱,無以抵擋星星點點的污蔑和欺辱。即使是細若砂粒的無意之舉,足以毀滅全部的生命,自此墮落紅塵。
黑與白的相遇,遠遠不屬于較量的范疇。獰笑式的戲弄或者征服,一舉手,一投足,讓白戰戰兢兢。白只有聽天由命的份,眼看著喪失再喪失,以步步后退而保全最后的尊嚴。
難能可貴的是,白始終不丟氣節,仰一張不再潔白如玉的臉,挺立如初。
最奪人心魂處,仍是笑傲的白。
黑,一如既往地深沉,反倒襯出光亮的白。應該是始料未及的吧。
真與假
假最擅長的,是比真還美麗。
甭管是不是障眼法和欺騙性質的面紗,起碼抓住了為數不在少處的劣根性,甘愿受此蠱惑,上當受騙。
不是所有的真,都是美麗可愛的,甚至比假還討厭和惹人痛恨。
無論外界何種反應,真就是真,不愿改變絲毫本質和面目,不迎合,不阿諛,不喬裝打扮,不隨波逐流。
真想不通的是,以假的偽劣粗糙模仿,也能博得一些好感,引得眾多的趨之若鶩。既然有此能耐,又何必借真之名?假在偷笑,笑真的可憐和愚鈍。賣的就是你那頂帽子,值錢的也是你那頂帽子,誰叫你自恃身份、不近人情、遙遙有距?要不,我才沒那個機會。
真總是少數,畢竟,能夠容許真生存的環境不可多得。這是真的可貴之處,也是真的悲哀。假于是趁機而入,隨處就能生長和繁茂,洶涌泛濫,讓真無可奈何。
偶爾的遭遇,假必敗無疑,但只是偶爾。
上與下
上很不容易,也很辛苦,但非常之多的腳步樂此不疲。
不難發現,在上的道路上,不乏因此而撒手而去的中途退場。
相反的是下,輕松許多,自在許多,仿佛卸去了山般的重負。
矛盾的是,下大多是不情愿的,即使不能上,哪怕停止于某個階段也好。這是非常荒謬的。沒有下,就沒必要去上;沒有上,又哪來的下?而上了,終歸得下,如同生了就得死一樣,得成為一個循環。是不是生態無關緊要。
誰羨慕了誰、嫉妒了誰、嘲笑了誰,都有可能。全在于想上卻只能下,或者是想下卻必須上,被逼的結果。
個人的意志是有限的,尤其在類似于上與下的問題上。
上一篇:《賞黃梅》程彧散文賞析
下一篇:《趣說方言及方言詩詞》呂傳彬散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