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船的外觀確實別具一種獨特的美,海上帆影如詩如畫,多少年來引得文人為之詠唱、畫師為之潑墨。隨著社會的進步,帆船到當代基本被機動船所取代,這是一種出于改良生產力的理所當然的選擇。然而帆船的歷史地位不會遭遇淡忘,其文化內核中許多令人怦然心動的東西將久在。
船作為交通運輸工具,功能在于載客載物實現位移。帆船的形狀及其桅帆舵索甚至舷梆甲板,無一不是為著安全和盡可能快捷的航行而設置。它抗拒累贅,也不容許缺欠,須知它迎接的是風浪、跨越的是大海!
順風而行是帆船航行中最理想的一種狀態。習習清風中,將控制帆面受風角度的繚絲放盡,這時航向與風向吻合、帆平面與風向垂直,受力最盡,帆被吹得鼓脹,船便溜溜地往前疾行。船頭劃開水面,涌起陣陣浪花,風聲水聲樂曲般悅耳,“水清疑底淺,風順覺船輕”,非航者真不知這“輕”字的盡致之妙呀!人們常祝“一帆風順”,祈祝的正是這種順景。不過大順易折,萬不可忽略寬心的那一邊。這順行中恰藏有殺機,如果“有風使盡帆”,受力過大,則容易失控造成翻船事故。事物往往如此,人生亦然,福禍并存,須清醒謹慎為上。
有風就有活力,即使逆風也無妨。逆風行舟,于機動船來說,徒為一種硬力的頂撞,聲音也只突突的吼,美感索然。而于帆船來說,則是一種機靈與智慧的發揮,十分奇妙。逆風行船稱“駛風”,帆面拉緊與船身成小度數銳角,疾風而來,船傾一側就勢從斜刺里沖過去。海浪不時沖上船舷,但舷溝有孔,不以為礙。遇著大的波浪,船頭躍起跌落,勇敢地沖破波濤,發出一聲隆響,兩潑雪白的浪花向側邊飛濺,帆船的孔武形象全在這里了。乘船者穩坐不動,心里感受著船與浪的節拍,便知道無為之為,去了無謂的驚怕,俯仰著與船一樣乘風破浪的雄姿。走了一程,該折過來走“之”字的另一方向,這時只見舵手將舵把一推,“嘎吱”一聲,偌大個帆船即時掉過頭來。在船身對準風向的幾秒鐘內,舵手一動作把繚絲撇過帆緣活系好,緊接著將舵駕回合適位置,船又毫不猶豫地斜沖而去。整個“轉折”動作干凈利索,早之半分則倉促,遲之半分則拖拉,恰到好處,天衣無縫,令人叫絕!
帆船在風浪里或順直或迂回地前進著,逆風是阻力,取其巧則成了動力,浪能覆舟,趨其利亦能載舟。滄海一葉,顛簸漂泊,既融化于濤浪之間,又騰駕于波涌之上,朝著勝利的彼岸,執著頑強,呼嘯疾進。帆船正由此顯現其作為一種文化的不凡風采和無窮魅力。
上一篇:《封面之雅》馬力散文賞析
下一篇:《廢名的故鄉情》河邊柳散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