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弦:巢湖夜月
朱弦
月何所不宜哉!宜曲房,宜舞榭,宜深閨思婦,宜茆店行旅、梨花院落,宜春冷露無聲,宜秋而娟娟瑟瑟,又宜霜夜。何者?氣味澹冶凄清。歡者見之而歡,愁者見之而愁,足以感人故也。然宜春、宜秋、宜霜夜,總不敵宜水以其無障無礙也。
巢湖去郡城東南六十里,約略可萬余頃。當其月夕微風不生,流光接天,靜影沉碧。羈人當此而神開,勞者對此而機息,恍乎置身于廣寒世界也。因思曹公駐軍赤壁時,朗月在天,橫槊釃酒,有“烏鵲南飛”之句,至今傳為雄談。
此湖北隅紅磯,一石炎炎,陟削正不讓江干赤壁。吳人來爭合肥時,孟德亦御之于此。何至寂寂無聞耶?湖南數(shù)峰,青插云表,焦姥一拳,仿佛君山,但少湘靈鼓瑟耳,何至無狂士買酒云邊之事。
于今彌望煙波,但有漁燈數(shù)處,估客數(shù)艘,點綴蒼涼而已。雖然,江山不改,明月常來,安知千古而下,不有如東坡老子、青蓮居士者重來擊空明、賒月色,一開此湖生面也。
巢湖,一名焦湖,位于安徽合肥市南,巢縣、廬江、肥西、肥東四縣交界處,是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一夕成湖”的動人傳說和優(yōu)美的湖光山色,贏得了文人許多贊美之筆。朱弦的這篇散文,就是選擇月光下的巢湖夜景,從一個側(cè)面展現(xiàn)了她那迷人的風采。
文章以月入篇,用了三分之一的篇幅,描寫月光的美質(zhì)。她以明凈柔和、清涼淡泊,美化著環(huán)境,曲房深閨、舞榭院落,無處不照;適宜時節(jié),春露、秋涼、霜夜,無時不有;又牽動愁腸,啟人悲歡離合,思婦、行旅、歡者、愁夫,無人不見。這些描寫似乎是閑筆,實際上是為寫巢湖月色之美,以有力的鋪墊。因而立轉(zhuǎn)筆鋒,“然宜春、宜秋、宜霜夜,總不敵宜水以其無障無礙也”,月夜中最美的是月光下的水色。水面上的月光。這里雖沒有寫到巢湖月色,卻已虛擬一筆,勾人神思。
本文寫巢湖水光月色之美,由湖而山,由山而人,逐層展開。而正面描寫仍然較少,多用人物的感受、神奇的傳說來烘托,以真實的歷史來證實,使巢湖夜月披上神異的色彩,給人以美妙豐富的聯(lián)想。
先寫湖光月色。“月夕微風不生,流光接天,靜影沉碧。”在風平浪靜的夜晚,明月當空,廣闊的湖面上灑滿了銀色的月光,舉目遠眺,萬頃湖光與月色相融,水與天相連,一片銀色的世界,那靜靜的月影沉浸在碧玉般的湖水中,人在湖上行,月在腳下走,身臨其境,簡直是走進了月宮。接著用人們的心理感受從側(cè)面渲染,寄寓他鄉(xiāng)之人來到這里,立即憂消愁解,忘掉了孤獨和苦悶;勞役者見到此景,遺棄人世,一切念頭隨之而消失,因為他們似乎游樂在月宮仙境中。湖光月色能給人如此神話的精神享樂,難怪自古風流人物總是對月抒懷,作者又用歷史英雄人物曹操臨江對月,賦詩抒懷,進一步地證實水光月色的動人場面。這里,我們暫且不論曹操“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的佳句是否在赤壁夜月吟成的,而作者以虛出實的藝術(shù)效果是十分顯然的。
月下的“湖光凈如濯”,是美的,而月下湖岸又別具風姿。北岸紅磯,峭然聳立,高峻陡險,雖是炎炎一石,卻十分險要,它可同三國爭雄會戰(zhàn)的長江赤壁相媲美,它曾是曹操對抗孫權(quán)的軍事要地。這里用比喻和歷史突現(xiàn)了石磯的雄奇,在蒼茫的月色湖光的映照下,顯得更加雄渾蒼勁,儼然是巢湖的捍衛(wèi)者。南岸是青峰挺拔,直上云端,蒼蒼茫茫,宛如天柱。以上作者從形態(tài)和色彩,構(gòu)造了巢湖夜月的完整畫面,湖水、石磯、云峰,錯落有致,形態(tài)萬千;月色、碧水、紅石、青山、相映生輝,彩色紛然。不過,月光的巢湖還有一種空靈之美,那就是焦姥山了。這里有最動人的傳說,在巢州下陷的前夕,焦姥老婦事先預知,攜女登山避水,母登此山,故稱焦姥山,女登隔水相望的孤山。而作者全然不寫這些傳說,也許是人人皆知的傳說,寫得太實反失去了魅力,因而避實就虛,用洞庭湖中的君山來比擬,君山曾是堯女舜妃湘君游玩過的地方,這個傳說更為神奇動人,因而就能引起人們更神奇美妙的想象。
古老的傳說已是遙遠的歷史了,而今的夜月巢湖仍然一片寧靜,“彌望煙波,但有漁燈數(shù)處,估客數(shù)艘,點綴蒼涼而已”,在茫茫的煙波中,漁民的星星點點的燈火,往來的幾只商船,更增添了夜月的寧靜氣氛。這湖光、山色、人情,多么令人神往。最后轉(zhuǎn)而議論,以富有哲理的語言,寫出了巢湖夜月的永久魅力。“江山不改,明月常來,安知千古而下,不有如東坡老子、青蓮居士者重來擊空明、賒月色,一開此湖生面也。”他相信,巢湖夜月之美是不會改變的,千秋萬代之后,也一定會有象李白、蘇軾那樣有名望的文人學士來此賞景,對月抒懷,為巢湖增添新的情思。
上一篇:王維《山中與裴秀才迪書》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師說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