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說
為善易,能不言難。過,人所不免;文之,則小人也。
孟子言仁者如射,以其發而不中,不怨勝己也。孔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射有勝負,爭之端也,君子獨能以揖遜終之,遂至于無爭。宜怨而不怨,當爭而不爭,此孟子謂之仁,而孔子謂之君子也。彼有無爭,而爭自起;無怨,而怨自生,真小人之不仁者哉。名之所在,人所必爭而同忌也。能避人之所爭,樂人之所同忌,斯可謂之君子。掩惡揚善,朋友之道,語曰:“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予所短多矣,然于交友中,常道其善,不道其惡,是亦寸中之長者。昔姜渭叟能言之,姜死矣,無知我者。渭叟負逸才豪氣者也,而不修細行,惡有所不掩,亦朋友之罪姜之念,予蓋有所激云。
人有毀己,己亦毀之,何其不長者也!予雖未嘗揚交友之惡,然性褊躁不耐事,聞人毀己,則氣形肝鬲,往往亦斥其過于稠人廣眾中。言既出口,悔心遂生,然駟不及舌矣。因思韓安國對魏其、武安之言,自知其非長者,遂書以為戒。
上一篇:靈烏說
下一篇:讀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