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提要】
《列那狐的故事》由27篇組詩構(gòu)成,假托動物來影射人類社會。《列那狐和公雞商特克萊》講述了列那狐用計謀與公雞商特克萊攀親,夸贊他的歌喉,當(dāng)商特克萊得意洋洋地引吭高歌時,正中列那狐的詭計,被列那狐咬住了脖子。商特克萊為求自保,想方設(shè)法讓列那狐開口說話,終于在列那狐張嘴的時候逃脫了。
【作品選錄】
列那狐和公雞商特克萊
列那狐,壞事做慣,
詭計多端,
這一天,
他來到一座莊園。
莊園近樹林,
成群養(yǎng)家禽,
公雞母雞無數(shù)只,
池塘鴨鵝肥又嫩。
貢斯當(dāng)·戴·諾瓦家富有,
他就住在莊園這一頭,
母雞、閹雞、火腿與咸肉,
還有肥膩的豬油。
麥糧滿倉籮,
果園鮮果多,
品種齊全,櫻桃蘋果,
列那狐就喜歡來這個處所。
田莊裝有橡木樁子的柵欄,
棠籬在外面又圍了一圈,
把母雞放在這可靠的地方,
既保險,又安全。
列那狐輕步地朝這個方向,
他縮著身,一直走到田莊,
好一個狩獵的能手,
可惜籬笆嚴(yán)密又粗壯。
他既不能鉆,也沒法跳,
肥壯的雞子又不能白白放掉。
列那狐蹲在路上,左顧右瞧,
不住地?fù)u頭晃腦,
跳吧,
從上面跳,一定會被人看到,
母雞會躲進(jìn)樹叢,
偷雞不成,倒被人先知道。
惶惶凄凄,
一心想得到啄食的母雞,
列那狐抬頭看,
低頭覓,
籬笆拐角處,
木樁破了一空隙。
列那矮身進(jìn),
迎面白菜成畦,
狐貍縮緊身體,
滾進(jìn)菜棵,使人迷離。
就在他藏身的時候,
母雞首先看到,
頓時一片騷擾,
個個急忙奔逃。
公雞商特克萊,
走上樹林的小徑,
他是從木樁當(dāng)中鉆出來,
想獨(dú)自到糞堆上養(yǎng)神。
他邁著毛腳腿,昂著頭,
高傲絕倫,
他走近母雞,
問她們什么事這樣飛奔。
母雞中最聰明的要算品達(dá),
她生的蛋大,
公雞右面是她的棲榻。
她首先說話:“我們都嚇壞啦。”
“怕什么?看見了啥?”
“我也不知道是什么野獸,
如果不趕快逃,定會地陷天塌。”
“不要緊,都有我,
用不著逃,別害怕。”
“我親眼看見了,說實話,
我敢發(fā)誓,我看見了他。”
“你看見他怎么樣?”
“怎么樣?我看見他
抖動菜棵,搖動籬笆,
他就藏在菜底下。”
“品達(dá),你別再多話。
老實說不用怕,
我從未見過黃鼠狼和狐貍,
有那么大膽爬進(jìn)莊戶家。
真笑話,
你們只管去玩耍。”
商特克萊自信非常,
又回到他的糞堆去,大模大樣,
再也不會想,
災(zāi)禍已到了頭上。
真糊涂!
爪子一只踡,一只伸,
眼睛一只閉,一只睜,
懶洋洋,在糞堆頂上打盹。
…………
列那狐,
狡猾機(jī)靈,
看見公雞入睡,
便低下頭,碎步輕輕,
湊近來,
想一口吞下這個瞌睡蟲。
列那太心急,
沒有撲到公雞,
商特克萊向旁邊一跳,
狐貍撲了個空。
真倒霉!
列那牙咬碎,
吃不到商特克萊,
工夫白費(fèi)。
“商特克萊,你別逃,別害怕,
咱們是一家,
你是我堂弟,
見你身體好,我真樂意。”
公雞得意喜洋洋,
喔!喔!連聲唱。
列那狐忙稱堂弟,
“你怎么把令尊商特克蘭全遺忘?
他在雄雞隊中無敵手,
喉嚨蓋天響,
唱得好,中氣長,
緊閉二目,嗓門來得亮!
只要他振翅高歌,自有人
數(shù)里外來欣賞。”
商特克萊稱大哥,
“你是否跟我說著玩?”
“哪里話!”狐貍說,“你唱唱看,
閉上眼,
咱倆是同血同族,
我寧失一條腿,也不愿你遭禍端。
你我系至親,
至親非等閑。”
公雞說:“你的話我不信,
請你站遠(yuǎn),
然后我才歌一曲,
我的歌喉著名尖。”
列那狐笑嘻嘻,
“來,高點聲!唱吧,堂弟!
我要看你和商特克蘭叔叔,
到底是否親嫡系。”
商特克萊高唱了一聲,
一只眼閉一只睜,
對狡猾的狐貍,
不能不仔細(xì)。
列那狐說:“不對!不好聽!
商特克蘭唱時緊閉二目,
引吭高歌,周圍二十幾戶,
誰不聽得清清楚楚?”
商特克萊以為是實話,
心安目閉氣力大,
一唱再唱,一歌再歌,
列那狐機(jī)會不耽擱。
從菜棵底下往上躥,
一口咬住歌唱家的頸脖。
心歡喜,不遲疑,
這一手干得實在利落。
品達(dá)望見狐貍銜走了公雞,
難過失望,又哭又痛。
“大王啊,我先前怎樣提醒你,
你不聽勸,反怪我糊涂蟲。
現(xiàn)在可看出我沒有說錯,
是你自己不好受人家欺弄。
不吃虧,不知道害怕,
這個人才真是糊涂蟲。
現(xiàn)在狐貍捉走你,
我也不能活; 唉,這真是命窮!
失掉你,
等于永遠(yuǎn)失掉了光榮。”
黃昏近,
田莊主婦打開門,
她叫母雞回窩,
高喊:“品達(dá)!比絲!鷺賽特!”
奇怪,
怎么一個也不回來?
她們在哪兒徘徊?
主婦高叫商特克萊,
回頭看見列那狐,
主婦救雞忙追逐,
自己追不上,
高喊來人快幫忙,“白晝行搶!”
莊里的人聽見喊叫,
跑出來問什么事,
主婦哭喪說:“哎呀!不得了!”
他們莫名其妙問:“什么事來鬧?”
“公雞被狐貍偷跑!”
貢斯當(dāng)·戴·諾瓦高聲吵:
“老糊涂!干嗎不把他捉牢?”
“天老爺,你怎好這樣嘮叨!
我沖著所有的神靈起誓,
我實在捉他不到。”
“為什么?”
“他不等我來就溜跑。”
“干嗎不打死他?”
“用什么打?哪兒找?”
“用這根棍子呀!”
“天哪!我怎能來得了,
他跑得這樣快,
兩只獵犬也休想追得到。”
“他跑到哪里去了?”
“一直向前。”
莊里的人急忙追過去,大聲叫:
“那不是他!那不是他!”
列那狐聽見有人趕,
拼命竄逃。
從籬笆洞口往外跳,
腳朝天,猛跌了一跤。
追趕的人齊吶喊:
“在這邊!在這邊!”
貢斯當(dāng)發(fā)命令:“快趕!快趕!”
追的人腿似箭。
貢斯當(dāng)又放獵犬莫瓦散。
“樂包爾!漢包特!特拉維!包爾都!
都去追趕赭色狐!”
個個往前撲,
遠(yuǎn)遠(yuǎn)望見,齊聲高呼:
“那不是列那狐!
那不是列那狐!”
商特克萊心知再不想主意,
性命一定要?dú)w西。
他說:“狐貍大王,你怎么啦?
你聽不見追的人在罵你?
貢斯當(dāng)追來了,憑你的聰明伶俐,
也不回他幾句?
他喊‘列那狐偷了雞!’
你應(yīng)該說‘這不由得你!’來氣他一氣!”
多聰明的人也會做錯事。
列那狐用盡了心機(jī),
這一次也居然把心迷,
他說:“這由不得你!
我拿定了你的公雞。”
商特克萊覺察狐貍張了嘴,
撲了撲雙翅,
就飛上了蘋果枝。
列那狐呆在下面,糞堆上,
羞愧,氣惱,悲傷,
放掉了商特克萊,
好不應(yīng)當(dāng)。
“鬼狐貍!”
公雞說得好得意,
“你拿別人當(dāng)什么?
你以為旁人全都不如你!”
貪心的狐貍氣得直打戰(zhàn),
咬牙更切齒。
“不該說話而說話的嘴巴,
真該死!”
“不錯,不錯,”公雞說,
“拿我說,
該警惕時不警惕,
害瞎了眼睛怪自己,
堂兄列那狐,
誰也不該相信你,
跟你做親戚,
真晦氣!
我?guī)缀跛土嗣?/p>
碰上你列那狐無信義。
滾你的吧!你再待下去,
一定得留下你的皮。”
列那狐無心聽訓(xùn)詞,
再沒有說話的興致,
垂頭喪氣,直奔西。
腹內(nèi)空,肚里饑,
沿著路邊的荊棘,
悔恨交加心生氣,
真不該放掉到嘴的雄雞。
(成鈺亭 譯)
【賞析】
《列那狐的故事》是法國中世紀(jì)城市文學(xué)中著名的諷刺長詩。在故事描述的動物王國里,列那狐生性聰慧狡詐,他與伊藏格蘭狼、勃倫熊等都是國王諾勃勒獅的廷臣。諾勃勒獅橫行霸道,獨(dú)斷專行。伊藏格蘭狼和勃倫熊為非作歹,巧取豪奪。故事情節(jié)主要是圍繞著列那狐與伊藏格蘭狼、勃倫熊、諾勃勒獅之間的斗爭展開的。其中,列那狐與伊藏格蘭狼之間的斗爭占了故事的主要篇幅。在這些故事中,伊藏格蘭狼一次次地遭到表面上溫文爾雅的列那狐的暗算,一步一步地踏入列那狐設(shè)計好的陷阱中。夢想著每天能吃上美味的鰻魚,伊藏格蘭狼答應(yīng)剃發(fā)受戒,卻被列那狐一盆開水澆下去燙禿了頭。為了吃到更多鮮美的鰻魚,貪婪的伊藏格蘭狼很快忘了腦袋被開水淋燙的疼痛,傻乎乎地蹲在池塘上的冰洞旁,尾巴上拴著一個鐵桶,做著吃魚的美夢。等到天亮?xí)r,被結(jié)結(jié)實實地凍在冰面上的伊藏格蘭狼陷入了獵人們和獵狗的圍捕中。結(jié)局自然好不了,伊藏格蘭狼被獵人打成重傷,漂亮的尾巴斷了,屁股也被火槍打爛。而游戲的設(shè)計者列那狐卻早就溜回自己溫暖的家中做著甜美的夢。伊藏格蘭狼在接二連三地遭到列那狐的愚弄之后,向國王諾勃勒獅控告列那狐。列那狐在審判中為自己所作的辯護(hù)博得了國王、王后以及眾多與會者的同情,但在與伊藏格蘭狼決斗定勝負(fù)時卻不慎落敗。及至列那狐被判有罪要處以絞刑時,他仍能憑借其機(jī)智力挽狂瀾。
《列那狐的故事》在歐洲廣為流傳,影響深遠(yuǎn),甚至在現(xiàn)代法語中,“列那”一詞已成為狐貍的代稱。《列那狐的故事》起源于法國民間,由二十七組故事詩構(gòu)成,共三萬余行,是一部著名的諷刺長詩,約產(chǎn)生于12世紀(jì)中葉至13世紀(jì)末,先后有多位民間詩人陸續(xù)創(chuàng)編、續(xù)寫,詩的作者大多已無從查考。它采用了寓言的手法,以獸寓人,并以諷刺、幽默的筆法,賦予作品強(qiáng)烈的現(xiàn)實性和娛樂性。法國現(xiàn)代語言學(xué)者呂西安·富萊將這些各自獨(dú)立的詩篇按情節(jié)順序編成體系完整的《列那狐的故事》。
作為一部諷刺作品,《列那狐的故事》假托動物來影射人類社會,從而揭露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丑惡和腐敗。諾勃勒獅是最高封建統(tǒng)治者,伊藏格蘭狼和勃倫熊是貴族廷臣。而雞、兔、貓等弱小動物則是廣大被壓迫階級。列那狐的形象非常復(fù)雜。他憑借自己的機(jī)智與狡詐與強(qiáng)大的封建勢力斗爭,總能取得勝利。同時,他欺凌弱小者,弱小者也起而反抗他。
列那狐在故事中是個屬于騎士階層的小貴族,社會地位并非很高,但是他敢于捉弄國王、愚弄權(quán)貴、嘲笑教會、誅殺朝臣,是作為一個反封建的逆臣、斗士出現(xiàn)的。在當(dāng)時中世紀(jì)的封建社會中,作為統(tǒng)治階級的國王、教會和貴族上層專制腐敗,貪婪丑惡,勢力強(qiáng)大。新興的市民階層作為新的階級的萌芽,雖然生機(jī)勃勃,但是勢單力薄,難以與強(qiáng)大的統(tǒng)治階級抗衡。因此在故事中,狐貍雖然無法與強(qiáng)壯兇猛的狼、熊、獅等正面抗衡,但他往往以機(jī)智與他們斗法,這恰恰體現(xiàn)出市民階層的特點。因此,作為反封建逆臣、斗士出場的列那狐,實質(zhì)上又代表著新興的市民階層。他與狼、熊、獅等斗爭中所展現(xiàn)出的機(jī)警睿智不單單是一只狐貍的智慧,不單單是一個逆臣斗士的智慧,而是市民智慧的凝結(jié),列那狐的勝利象征著市民階層對封建勢力的勝利。
另一方面,列那狐又肆意欺凌和虐殺代表下層勞動人民的弱小動物,諸如雞、兔、鳥、貓等,他們沒有防衛(wèi)能力,大多成了他的腹中之物。故事通過對列那狐的描述,形象地反映出中世紀(jì)歐洲的封建社會是一個充滿欺詐與掠奪的弱肉強(qiáng)食的世界,作者為遭受剝削和壓迫的廣大勞動人民發(fā)出憤怒的抗議。同時,那些代表下層百姓的弱小動物對列那狐欺小凌弱、卑劣殘忍的惡行做出譴責(zé)、聲討,并聯(lián)起手來抵制、反擊列那狐。在這樣的斗爭中,列那狐總是以一個失敗者的形象出現(xiàn)。選文中,列那狐為捕食公雞而與其攀親,假意奉承,利用公雞的虛榮心而得手。最終聰明反被聰明誤,公雞成功逃脫之后,列那狐遭到公雞的嘲笑與奚落,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
喜劇性和諷刺性是《列那狐的故事》中最鮮明的藝術(shù)特色。狼趁列那狐不在,在獅王面前說他的壞話,列那狐得知后以為獅王治病為由,建議獅王將狼皮裹在身上; 列那狐喪命時,國王下令將他隆重安葬,教會在禱告中頌揚(yáng)他的“美德”,等等。這一切令人啼笑皆非的情節(jié),在貌似無理而實屬合理的鋪陳中,收到入木三分的諷刺效果。《列那狐的故事》對歐洲文學(xué)產(chǎn)生過不少影響,法國著名詩人拉封丹的許多作品就是在其直接或間接啟發(fā)下產(chǎn)生的,德國大文豪歌德的作品《列那狐》也是根據(jù)這個故事而寫成的。
(高 超)
上一篇:《列王紀(jì) [波斯]菲爾多西》讀后感
下一篇:《利瑪竇中國札記 [意大利]利瑪竇、金尼閣》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