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我的閃電是這樣出色,
你們就以為,我不能雷鳴!
你們搞錯了,因為我同樣
有一種打雷的本領。
一旦那正當的日子來到,
這本領就恐怖地得到證明;
你們將要聽到我的聲音,
是長空霹靂,風雨雷霆。
暴風雨將要在那一天
甚至把一些檞樹吹倒,
一些教堂的高塔要倒塌,
一些宮殿也將要動搖!
(馮至譯)
【賞析】
從歌唱“玫瑰夜鶯”的浪漫歌者到化身為“劍和火焰”的革命戰士,海涅的創作在19世紀40年代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由對個人遭遇和感情的描寫,轉向對社會現實的關注。《等著吧》就是這一時期海涅著名的一首政治抒情詩,詩人以金剛怒目式的筆調向封建貴族和教會發出了戰斗宣言。
在這首詩中,詩人像一個無所畏懼的勇士,發出了推翻封建制度的響亮號召。19世紀上半期,德國仍處于封建專制的統治之下,階級矛盾日益尖銳,推翻封建專制制度,建立統一的民族國家成為民心所向。當時,德國和整個歐洲一樣進入了1848年革命的醞釀時期,蓬勃發展的革命形勢給海涅的詩歌創作注入了新的內容和特色。在詩中,詩人代表的不再是他一個人,而是代表著一群革命者的形象;同樣,詩人的聲音也代表著無數革命者的心聲。
在第一詩節,我們就能聞到詩中濃濃的“文學的火藥味”。詩人以嘲諷的語氣,以壓倒一切的氣勢向封建統治者發出大膽挑戰,用宇宙間的自然現象閃電和雷鳴來比喻革命者的強大力量。革命前夕“山雨欲來風滿樓”的緊張氣氛撲面而來。
接著,在第二詩節中,詩人進一步描述革命運動到來時的景象,突出了“閃電”和“雷鳴”的威力。革命爆發的日子在他看來只不過是時機未到,時機一到,“這本領就恐怖地得到證明”。由此可以看出海涅對當時落后、腐敗、偽善、殘暴的封建勢力和普魯士統治者的極度痛恨。
在最后一節中,詩人預言封建專制制度和教會統治必將滅亡。在此,詩人用了一系列的象征手法,與高爾基的《海燕》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暴風雨”象征著推翻反動政權的革命運動,“教堂”象征著教會統治,“宮殿”象征著封建專制。詩人的大膽預言顯示出革命者的堅定信念。
《等著吧》在藝術上沿襲了海涅的一貫風格,短小精煉、簡潔明暢。雖然整首詩字數不多,但字字有力,好似一篇挑戰宣言,字里行間透出戰斗激情和革命鋒芒。正像他自己曾經說過的那樣:“我是革命的兒子……遞給我琴,我唱一首戰歌……語言像是燃燒的星辰從高處射下,它們燒毀宮殿,照明茅舍……”海涅此詩以其強烈的戰斗性和很高的藝術性,成為1848年革命前夕時代的最強音。
(楊海英)
上一篇:《第二自我 [俄國]費特》讀后感
下一篇:等著我吧……——獻給B。C。 [蘇聯]西蒙諾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