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拉德,霍亨斯陶芬王朝第一代君王,
兵臨溫斯培城下,已圍攻很久時光;
教皇黨人失敗了,依然保衛著老巢,
勇敢不屈的市民,防守得非常堅牢。
饑餓來到了,饑餓!這是極大的痛苦;
他們想懇求開恩,卻贏得君王盛怒:
“你們傷害了我的好多高貴的武士,
你們一打開城門,就揮劍把你們殺死。”
婦女們走來說道:“既然你這樣決定,
讓我們自由撤退!我們沒傷人性命。”
對著這些可憐人,減弱了英雄的怒氣,
他覺得心中引起了溫和的憐憫之意。
“婦女們可以離開,各人都可以自由
把能帶的和她們最喜愛的帶走!
讓她們背包裹離去,不要對她們阻攔!
這是君王的旨意,這是君王的圣言。”
當黎明漸漸降臨,東方剛吐白之時,
從軍營這邊看到一幕稀奇的妙戲:
受到威逼的城門輕輕、輕輕地打開,
一大群婦女艱辛地踉踉蹌蹌走出來。
她們背著的重荷,壓得她們彎下腰,
那是她們的丈夫,是她們喜愛的至寶。
“混蛋的婦女們停下!”兵士們橫加阻止;
大臣含蓄地說道:“這不是圣上的旨意。”
善良的君主聽到了,不由得哈哈大笑:
“雖不合我的旨意,她們卻干得很好;
說出的話已出口,君王從沒有戲言,
任何大臣也不能加以曲解和改變。”
就這樣,純潔的金冕沒有給染上污痕,
從幾被遺忘的時代留下來這段傳聞。
根據記載,那時是一千一百四十年,
在德國,圣諭還被奉為神圣的金言。
(錢春綺譯)
【賞析】
《溫斯培的婦女》是沙米索創作的一首政治敘事詩。
該詩敘述了公元1140年的一段德國歷史。那一年,巴伐利亞公爵韋爾夫率部反叛,國王康拉德三世(1138—1152年在位)調集軍隊在魏恩斯貝格城堡外迎擊公爵的軍隊。兩軍激戰,公爵寡不敵眾,只得撤進溫斯培小城。但公爵和城中居民依然頑強地抵抗,康拉德大為震怒,要將全城男子處死,但允許婦女們背著她們最珍愛的東西離城而不加傷害,結果婦女們都把丈夫馱在背上出城。康拉德十分意外,但還是信守了自己的諾言。最后,巴伐利亞公爵也認識到康拉德的偉大,他和部下們都成為國王忠實的朋友。
該詩贊揚了德國婦女的美德,她們把自己的丈夫看得最珍貴,放棄一切財物,也要用盡全力背起超出她們負荷的丈夫出城。為了紀念這一美德,德國城市溫斯培附近的一座古城堡,后來被命名為“忠實的妻子”。這個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全詩的詩眼是最后一句:“在德國,圣諭還被奉為神圣的金言”,也就是說德國的國王有誠信的傳統,一言九鼎,言出必行。而到了沙米索生活的時代,19世紀30年代的德國,民族解放運動并沒有改變什么,暴君仍然統治一切,分散的小股起義很快被鎮壓下去,所有政治組織都遭到嚴厲禁止。詩人寫下這首詩,以古諷今,嘲諷德國王公們不遵守在民族解放時期對人民許下的諾言,具有一定的反封建意義。沙米索的抒情詩繼承歌德和烏蘭德的傳統,但他超出了一般浪漫派作家創作題材的范圍,和法國詩人貝朗瑞一樣注重反映社會與政治問題,這首詩就是一個例子。
此詩還極具民間風格,語言通俗易懂,平白流暢。人物對話生動活潑,刻畫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 守信的國王,機智而忠誠的妻子,忠于職守的士兵和大臣。國王從“盛怒”到“心中引起了溫和的憐憫”到“哈哈大笑”的心理變化過程也被細膩貼切地表現了出來。
(凌喆)
上一篇:《清除垃圾 [德國]卡施尼茨》讀后感
下一篇:《湖 [法國]拉馬丁》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