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中這些面孔幽靈一般顯現;
濕漉漉的黑色枝條上的許多花瓣。
(杜運燮 譯)
【賞析】
關于這首詩,龐德1916年在《高狄埃-布熱澤斯卡: 回憶錄》中說:“三年前在巴黎,我在協約車站走出了地鐵車站,突然間,我看到了一個美麗的面孔,然后又看到一個,然后是一個美麗兒童的面孔,然后又是一個美麗的女人,那一天我整天努力尋找能表達我的感受的文字,那個晚上……我還在努力尋找的時候,忽然我找到了表達方式。并不是說我找到了一些文字,而是出現了一個方程式?!皇怯谜Z言,而是用許多顏色小斑點。……這種‘一個意象的詩’,是一個疊加形式,即一個概念疊在另一個概念之上。我發現這對我為了擺脫那次在地鐵的情感所造成的困境很有用。我寫了一首三十行的詩,然后銷毀了……6個月以后,我寫了一首比那首短一半的詩,一年后我寫了(這)日本和歌式的詩句?!?/p>
從《在一個地鐵車站》的成詩過程我們可以看出,龐德試圖尋找一種新的方式,把他在一個特定環境下突然間看到的事物和產生的感受寫下來。龐德的詩歌創作受中國詩歌形式和理論的影響很深。他倡導的意象派運動從中國詩歌中的意象、意境中汲取了很多養分。中國詩歌中的形象往往含有無窮的意味,并不局限于對客觀事物的表面描述。而且中國詩歌經常在前后兩句詩句中并置兩個表面上看來并無直接聯系的形象,如“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中吐絲的春蠶和淌燭淚的蠟燭,表面上看來并無多少相干之處,但是上升為意象之后,這兩者都意味著對愛情的忠貞不渝和至死不變的執著精神,從而使兩者前后呼應,傳達出含有哲理意義的思考和深如大海的情懷。這也就是龐德在回答意象是什么時所說的“在一剎那時間里理智和情感的復合”。
就在寫這首詩的時候,龐德得到了美國詩人、東方學家費諾羅薩跟隨日本學者學習中國古典詩歌時所做的筆記。這些筆記包括150首漢詩,每首詩都有漢語原文、日文讀音、每個漢字的英語譯義和串解。龐德憑著他的詩歌天賦,并借助于費諾羅薩的注解,很快就從這些漢詩中感受到中國詩歌的魅力。意象并置,靠意象意味的內在聯系的一致性,而不是靠形象之間表面的邏輯聯系,來實現詩歌意義的深化,這是龐德深得中國詩歌真諦的重要方面。他在翻譯中國古典詩歌的實踐中,進一步認識到這種方法的長處,于是把這種方法引入到他的意象主義詩歌創作中。
《在一個地鐵車站》就是把幽靈般顯現的面孔和濕漉漉的黑色枝條上的花瓣這兩個意象并置。面孔和花瓣作為形象來說,表面上看不出有什么邏輯聯系,但是作為意象,就包含著內在意味的一致性。地鐵車站里人頭攢動,像幽靈一般不斷地冒出一張張新的面孔,而且不時夾雜著摩登漂亮的女人面孔和煥發著稚氣和聰穎的孩童面孔,這是現代大都市特有的景象,也只有在像巴黎、倫敦、紐約這樣擁有龐大地鐵網和繁忙地鐵車站的大城市里才能看到。龐德作為美國人,又在倫敦待過,在巴黎的這個地鐵車站看到的景象對他來說也許并不新鮮。但是,即使司空見慣的景象,在一時之間的沖動之下,也會有不同尋常的感觸,更何況把這樣的景象作為詩歌題材,畢竟是一種與以往詩歌表現領域不同的新嘗試。這是他為發掘都市之美而做出的努力。
但是,要表述都市之美,千言萬語說不盡。如何在詩歌中用最簡潔的語言,把最豐富的感情、最深的感觸表述出來,是龐德思考的問題。中國的詩論一再強調“意在言外”,“言有盡而意無窮”,中國詩歌中又有那么多用有限語言來表達無限意味的實例,這對日益感到語言貧乏的20世紀西方文人來說,無疑觸發了他們新的靈感。海明威所倡導的“冰山原則”要求作品的文字和其含義之比應該像漂浮在海上的冰山,八分之一露出在海面上,八分之七隱藏在水底下。接受美學和讀者反應批評也要求讀者從確定的文本中不斷發現許多不確定的含義,換句話說,也就是從有限的文本中發現無限的意義。當然,要使有限的文字包含無窮的意味,還需要文字本身的張力。這就要看作者的文字素養和藝術素養。龐德具有很高的藝術鑒賞力和感受能力,因而能悟出自己創作中的不足之處。開始他將這首詩寫成了三十行,但他羞于將文字上缺乏張力的作品拿出來,于是將它銷毀了。6個月以后,他將詩寫成了十四五行,但還是感到不滿。因為人們一時的感觸往往盡在不言中,無法用語言來表達,但是詩歌作為語言藝術,總還是要借助于一定的語言形式。可是如果言少了,沒有找到真正具有張力的語言形式,勢必難以使人領悟到文字背后所包含的無窮意味;如果言多了,即使你已經找到了具有張力的語言形式,也會使這種形式的張力受到限制。所以,龐德經過一年的推敲和琢磨,終于寫出了這首只有兩句詩句的詩歌,并置兩個意象。
詩歌的第二句“濕漉漉的黑色枝條上的許多花瓣”是一個明暗色調形成鮮明對照的造型。濕漉漉的黑色枝條是暗色調,是花瓣的背景。去過巴黎地鐵的人都會明白,巴黎的地鐵站不像北京、上海的那樣,建筑宏偉,燈火輝煌。相比之下,巴黎的地鐵站顯得幽暗、潮濕。這正是一張張顯現出來的清晰面孔的模糊背景。這句詩中的花瓣,詩人雖然沒有道明什么顏色,但是按照常規的理解,花瓣總是顏色鮮艷、色彩斑斕的。所以這亮色的花瓣在暗色調的背景襯托之下顯得格外耀眼。尤其是濕漉漉的枝條意味著剛下過雨或至少樹枝和花瓣上都浸透著露水,這時的花瓣會顯得格外水靈,格外可愛,格外有情,就像中國詩人能在帶水珠的芍藥花上看出“有情芍藥含春淚”那樣。用這樣的美好事物來比喻龐德一剎那之間在地鐵站的過往行人中看到的美,是再貼切不過的了,其中所包含的張力是無窮的。我們可以把這首詩理解為歌詠城市繁忙喧鬧的生活中轉瞬即逝的美,可以理解為暗示成天在鋼筋水泥建筑中奔波的人們對美好自然的向往,也可以理解為表現過往人群的動態美中所包含的花瓣一樣的靜態美,還可以理解為……總之,兩個意象的疊加,產生了無窮的意味。
(楊恒達)
上一篇:《圣誕節童話 [俄國]普希金》讀后感
下一篇:《在一位畫家的畫室里 [英國]克·羅塞蒂》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