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更多的愛情,或更多的蔑視;
冰凍三尺或是烈日當空,
給我的痛苦帶來相同的慰藉;
而溫暖地帶則無物提供;
極度的愛情或極度的憎恨
要遠遠甜于平安與寧靜。
給我一場暴雨;如果這是愛情,
我就像那金雨中的達那厄
沐浴在快樂之中;如果證明
這是輕蔑,那么驟雨就會吞沒
我的兇猛貪婪的全部希望;
他擁有從地獄中釋放的天堂;
為我歡樂加冕,或把我痛苦醫治;
給我更多的愛情,或更多的蔑視。
(吳笛譯)
【賞析】
托馬斯·卡魯是本·瓊森的朋友和崇拜者。他詩歌題材范圍較窄,不外乎歌詠愛情以及一般的應景頌揚和哀悼。但詩人憑借其深厚的藝術造詣,還是留下了一些優美的抒情詩歌。他的《被拒絕的愛之平庸》是一首變異的十四行詩。采用的是6—6—2的結構,前面兩節六行詩英文原文的押韻形式為ababcc,最后兩行為雙韻。
詩的開頭就是一個悖論。抒情主人公向對方所祈求的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愛情,而是接受中的一種熱烈的愛情,或是拒絕中過分的蔑視。在詩人看來,無論是熱烈的愛情還是極度的輕蔑,都可以給一顆痛苦的受傷的心靈帶來慰藉,而那種不溫不火的情感,則“無物提供”,因而,沒有意義可言。所以,他寧愿選擇狂風暴雨般的愛情或者憎恨,也不愿意選擇沒有情感的風平浪靜。
在第二詩節中,詩人對以上選擇的理由作了充分說明,并且呼喚狂風暴雨的降臨。詩人巧妙地結合希臘神話故事中達那厄與化作金雨的宙斯享樂受孕的故事,來證明狂風暴雨般的愛情的價值所在。哪怕是輕蔑,那么它起碼可以驅除“兇猛貪婪的”希望。
最后的雙行如同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結尾,具有結論的意義。“為我歡樂加冕,或把我痛苦醫治;/ 給我更多的愛情,或更多的蔑視。”這一具有對偶特性的充滿悖論的詩句,把抒情主人公渴望愛情的心態展現得淋漓盡致。
托馬斯·卡魯的詩形式非常簡短,他的最長的一首《銷魂》,也不過是166行。他的詩,盡管形式簡短,但容量豐富,才華橫溢,不僅具有濃郁而純凈的抒情性,而且具有深邃的哲理性。詩中表現了一種對情愛的豁達的態度,仿佛在求愛過程中獲得接受和遭到拒絕都是沒有本質區別的,愛情被拒絕了也是很平常的事,并沒有什么可以大驚小怪的。愛情的意義在于對其的追求,至于是否能夠追到,那已經不是追求者自己所能把握的事情了。但是,無論在追求上是否獲得成功,對于追求者來說,其實并沒有實際意義,實際意義就在于追求的過程。對于對方的反應,無論是冰霜或者烈日,詩人都是抱著一視同仁的態度。
經過詩人反復訴說,這份被拒絕的愛情似乎已經被證實得極為“平庸”了,然而,正是在這一“平庸”中,透露出令人震驚的真情與執著。
(吳笛)
上一篇:《被棄的愛者·華埃特》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被擄者的哀歌·《圣經》》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