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倆就像這些春天的樹丫——
在繁茂的鮮花叢中綻開幼芽。
地下的樹根將枝干供養。
我們獲得幸福、愛情和健康……
可是,突然有一根樹丫被折斷:
它像世間消逝的萬物一般永不復返……
(李玉譯)
【賞析】
阿拉伯賈希利葉時期的著名女詩人韓莎以寫哀悼詩著稱。古代阿拉伯的哀悼詩內容上往往是對死者生前美德和業績的贊頌,當然作為哀悼詩自然還包含悼念的成分,即描繪如何因死者的離去而給部落、給親朋好友留下悲傷與痛苦,一般說來只有部落中有名望的人,如首領、戰死疆場的英雄才有可能獲得詩人們對他的哀悼。因此,哀悼詩在戰爭時期還被賦予另一種功能,那就是,通過哀悼詩激發本部落將士的戰斗激情,號召他們化悲痛為力量,為死者報仇而奮勇殺敵。
韓莎的哀悼詩跌宕起伏,感情真實,屬于阿拉伯最感人的哀悼詩之一。這首詩歌從內容上看可以推斷是韓莎寫給弟兄的哀悼詩。因為,詩歌中把“我倆”比喻成“春天的樹丫”,讓我們感受到的是這個“我倆”是一種平等與伙伴的關系,這種口氣,就像她與兄弟傾談,述說著他們的美好,非常形象地描繪出了韓莎與弟兄之間的友愛關系。
春天的樹丫,正如詩人所描寫的,它們在繁茂的鮮花叢中綻開幼芽。這是生氣勃勃的象征,我們可以感受到詩人的滿心希望與喜悅。詩人年輕時代即有詩名,而他的弟兄也都是部落中有名的騎士,品質高尚: 勇敢、忠誠、志向遠大,并且非常關心體貼韓莎。他們的家庭也是有權有勢,原本他們應該是非常幸福的。因而,詩人說:“地下的樹根將枝干供養。/我們獲得幸福、愛情和健康……”可以說,這樣的比喻新穎而生動。
當韓莎從心底吟唱出美好的摯愛之情時,突然,一個“可是”,詩人向我們傳達了另一種情感。“有一根樹丫被折斷”——似乎,咔嚓一聲,我們的心也隨著一根樹丫被折斷而一陣劇痛。然后詩人進一步加強了悲傷:“它像世間消逝的萬物一般永不復返……”永遠失去親人的痛苦,是令人難以排遣的。
傷痛之情是韓莎詩歌的基礎和源泉。而韓莎又能通過形象的比喻,豐富的聯想,柔和的語言來傳達她的這種感情,因而她的詩歌感情真摯,跌宕起伏,又渾然有致,既有美好的追憶,又有低回的泣述,所以雖然是悼亡詩,但內涵豐富,不顯單調。
(黃凰)
上一篇:《我們都是綠葉·米姆奈爾摩斯》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我倒愿意避開了你·金特》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