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崇春江曉景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1],正是河豚欲上時[2]。
[題解]
惠崇,宋初僧人,能詩善畫。蘇軾在他畫的《春江曉景圖》中,發現詩意,用語言加以點化,表現詩人對季節轉換、春天到來的喜悅之情。桃花開了三兩枝,還沒有全開;春江水暖,鴨兒已先感覺到了;蘆葦已經抽芽,但還很短。這一切都是早春的景色。“春江水暖鴨先知”,尤其顯出詩人的敏感和筆觸的細膩。“曉景”一作“晚景”。
[注釋]
[1]蔞蒿: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河灘,可食。蘆芽:蘆葦的芽。
[2]河豚:一種味道鮮美而有毒性的魚,加工處理后可食。我國沿海出產,春季沿江水上行。與蘆芽一起烹煮最相宜。河豚欲上,是詩人的聯想和期待。
上一篇:千家詩《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題解與鑒賞
下一篇:千家詩《李商隱·晚 晴》題解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