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心中的夢想,開拓自己
愛默生曾說:“你,正如你所思。”如果你想成就自己,先要學會勇敢地開拓自己,這樣才能向人們呈現出完美的自己。每個成功人都是勇敢的,他們對自我通常會有一種積極的認識和評價,即便在認清自己的現狀之后,一樣可以保持奮勇前進的斗志,而這也是他們必須依賴的精神動力。
對于每一個成功者而言,做自己想做的人,開拓自己的人生就是那么簡單,只要勇敢向前,我們就一定能夠成就自我。
俗語說得好,付出不一定有回報。很多時候,我們的付出應該是無私的,我們所付出的東西并不一定會讓自己得到同等價值的東西。如果你僅僅為了得到回報才想到去付出,那這樣的結果是悲哀的。我們只是在進行一項功利性的交易,這樣的界定會讓我們產生一種感覺:當我們在付出的時候,總會小心翼翼地計算自己的損失,是否可以得到回報。如果我們的計算是弊大于利的,我們就會減少付出的時間和精力,甚至會停止付出。
當我們還在計算我們的付出應該有多少回報的時候,又是否想過,關于我們的回報,自己又付出了多少呢?生活中,我們不應該計較得失,更不應該計算自己付出了多少,就應該得到多少,有時候,付出不一定是有回報的,而有些付出是無私的。
古人曰:“百糖嘗盡方談甜,百鹽嘗盡才懂咸。”與河流一樣,如果人生不經受歷練,那就顯得單調、幼稚,甚至我們可以這樣說,不經歷挫折的人生是蒼白的。經歷了失敗之后,踩著失敗這塊墊腳石,我們才能站得更高,走得更遠,成功也會如期而至。
假如我們對自己感到絕望,對生活失去了希望,那么可以挽救自己的只有自己。很多時候,我們希望上帝能救贖自己,甚至把自己的處境歸結為被所有人拋棄了,其實,沒有人能夠拋棄自己,除非你已經拋棄了自己。當生活遭遇了挫折與困難的時候,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勇敢向前,一步一步向自己的夢想靠近,最后,我們就會成全自己。
一個人要給自己一個明確的定位,戰勝內心的恐懼之后才可以真正地做到勇者無敵。生活中,有的人安于現狀、不思進取、害怕失敗,最終,他們永遠滯留在沒有成功的起點。而那些富于勇氣的人,給自己一個明確定位的人,他們遇事不畏縮,不恐懼,即使內心隱隱不安,他們也能勇敢地超越自我。這樣的人,他們渾身上下充滿了活力,能解決任何問題,凡事全力以赴,最終他們成為了最偉大的勝利者。
失敗造就著生活,凡是能夠成大事者,他們必須經得起失敗的歷練,經得起失敗的打擊。因為成功需要風風雨雨的洗禮,而一個有追求、有抱負的人,他總是視失敗為動力。所以,失敗對于天才來說是一塊成功的跳板,對強者來說則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所謂的失敗是一所修煉人生的高等學府,你是否能順利畢業則源于內心那股強勁的勇氣。
當你不斷地計算自己所付出的東西可以得到多少回報的時候,那就意味著你的付出已經在大打折扣了,你的付出并不是百分之百的出于內心,而是計較之后的剩余。這樣的計較心理對我們的結果會產生很大的影響,以致我們最后一無所獲。
誠然,當我們付出了許多艱辛之后,如果還是一無所獲,那是悲哀的,但此時你是否回想起,產生這樣的結果就在于自己當初猶豫不決,總是計較付出與回報,總想著回報才導致自己付出不夠,因此導致了最后的失敗。
心理學家通過研究發現:人們在沒有經歷一些事情的時候,總是首先對自己形成一種心理暗示。比如,將一塊寬30厘米、長10米的木板放在地上,人們通常都能夠輕易地從上面走上去,但如果把這塊木板放在高空中,許多人就會因此恐懼而不敢邁步。這時人們往往會形成一種自我暗示:我會掉下去。在這樣的暗示作用下,他們會感到恐懼,害怕自己真的會掉下去,雖然事實并沒有發生,但是,他們內心還是會隱隱不安。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流行這樣一句話:“勇者無敵。”在命運的挑戰和挫折面前,一個人只要勇往直前,不放棄,就一定會成全自己。
啟示
因為面對挑戰和失敗是需要勇氣的,需要不怕挫折、不怕失敗、勇于拼搏的勇氣。在我們選擇放棄拼搏的同時,我們也就放棄了對成功、對人生的渴望,漸漸地,我們放棄了自己,也就無法成就自我了。
上一篇:不要放大孩子的“失敗”
下一篇:人生需要奮斗,更需要歇歇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