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學習,才能不斷充實和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
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句話告訴我們,一個人要想走向成功,就必須要堅持學習,而且還要找到正確的方法,做到善于學習。對于現代社會的每個人而言,學習都已經成為終生的命題。在這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知識更新的速度也非常快,導致有很多大學生從一畢業開始,知識就已經落伍了。由此,像幾十年前一樣憑借著大學中的所學應付工作的局面已經不復存在了,如今的大多數年輕人一旦從大學校園里走出來,就必須馬上學習,從而不斷充實和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
現實生活中,偏偏有很多年輕人無法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他們覺得學習使人感到痛苦,因而總是貪圖享樂,也想稀里糊涂地享受人生。然而,一時的快樂必然要付出人生痛苦的代價,這就是所謂的先甜后苦。明智的年輕人不會在應該拼搏的時候選擇安逸,他們很清楚,暫時的努力,是為了將來人生的輕松。因而他們能夠認清楚自己的情況,選擇積極主動地學習,努力提升和完善自己,也會堅持接受新生事物,讓自己獲得更大的信息量。這樣的人生才是未雨綢繆的人生,也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做到終生學習,從而避免被時代淘汰。
大名鼎鼎的畫家徐悲鴻最擅長畫馬,在一生之中,他畫了成百上千匹馬,每一匹馬都栩栩如生,姿態各異,也博得了人們的贊賞和喜愛。徐悲鴻為什么能把馬畫得這么好呢?這與他勤奮努力的學習態度是密不可分的。
在法國留學期間,徐悲鴻除了堅持正常的學習,幾乎每天都會去巴黎博物館。原來,巴黎博物館里有很多畫作和雕塑作品,因而徐悲鴻總是帶著紙和筆,去那里進行素描練習。在此期間,他畫的最多的還是馬。為了節省時間,也為了準確把握馬的造型,即使到了中午吃飯的時間,他也絕不放下畫筆。他常常只吃一塊面包,喝幾口白開水,就把一頓飯搪塞過去了。當然,徐悲鴻也深知要想畫好馬,僅靠單純的模仿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須在學習前人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加入自己的思想和情緒,才能最終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讓自己筆下的馬與眾不同。為此,他無論去哪里,只要看到駿馬,或者是有特點的馬,就一定會駐足觀看,有的時候還會跟在馬的身后進行持續的、不間斷的觀察。
憑著如此認真的學習和鉆研,徐悲鴻的馬畫得越來越好。他筆下的馬線條明朗,體態強健,靈活穩健,有著靈動的氣質,顯得很是縹緲。很多看過徐悲鴻奔馬圖的人,都對那些姿態各異、氣勢逼人的馬印象深刻。最終,徐悲鴻憑著這些活潑靈動、栩栩如生的馬,從人才濟濟的書畫界脫穎而出,博得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即使是大畫家徐悲鴻,也需要堅持不斷地學習,才能最終發揮出自己的真實水平和能力,得到他人的一致認可和賞識。其實,學習的過程就像是攀登臺階,我們只有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地拾級而上,才能最終到達臺階的頂峰,享受一覽眾山小的美妙滋味。否則,當我們因為各種原因放棄時,我們的進步之路也就戛然而止,人生也會因此而止步不前。
當然,學習是枯燥乏味的,也需要我們付出極大的毅力才能堅持下去。但是細心的人會發現,只要我們堅持學習,總是能夠得到意外的收獲和驚喜,也會得到命運慷慨的饋贈。諸如,當我們的知識累積到一定程度之后,我們的眼界和心境也會發生改變,曾經對于人和事的看法也都會隨之改變。這也是很多人因為知識層次不同,導致交流不暢的原因。通常情況下,人們只能與自己相同層次人進行良好的交流,否則就會有障礙和隔閡。因而我們唯有不斷提高自己的層次,才能讓自己進入更高層次的交流之中,也結識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由此可見,當我們覺得自身能力不足時,千萬不要放任自己停滯不前。當我們繼續通過學習不斷進取,我們不但提高了自身的能力,也把自己的生活和人際圈子提升到了更高的層次,可謂一舉兩得。
上一篇:堅持到最后,也笑到最后
下一篇:堅持嘗試,才有成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