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為別人是什么樣的人,往往自己就會成為那樣的人
心理學中有一個著名的猩猩實驗:
把兩只猩猩放到兩間安裝了很多鏡子的房間里。一只猩猩性情溫和,它剛走進房間,就友善地對待鏡子里的“同伴”,它發現那個“同伴”也很友善,于是很快就跟這些新伙伴鬧成一團,相處得很融洽。三天之后,當研究人員把它從實驗室里牽走的時候,它還有些戀戀不舍的。
另一只黑猩猩性情暴躁,從剛進入房間開始,它就被這些同類猙獰的面目激怒了,它與這些同類瘋狂地廝殺。三天之后,當研究人員將它從實驗室里牽出的時候,它心有不甘,氣急敗壞,不久便心力交瘁而死。
外在的世界就是一面鏡子,透過他人的言行、態度,我們可以看到真實的自己。換句話說,你一直認為別人是怎樣的人,你就會成為那樣的人。你如何對待別人,別人也會如何對待你。
一個面包師經常從鄰居那里買黃油。有一次,他覺得本應該3磅(1磅=0.4536千克)重的黃油好像輕了不少,心里有點不平衡,就開始定期稱量黃油。結果,他發現每一次黃油的分量都不夠。這讓面包師很生氣,原來自己一直多付了錢。一氣之下,他到執法機構告發了鄰居。
法官問鄰居:“你沒有天平嗎?”
鄰居老實回答:“有的,法官先生,我有一架天平。”
法官又問:“那砝碼準嗎?”
鄰居信誓旦旦地說:“不,法官先生,我不需要砝碼。”
大家都很好奇:“沒有砝碼,你怎么稱黃油呢?”
鄰居說:“很簡單。你看,面包師每次從我這里買黃油的時候,我也會從他那里買相同重量的面包。于是,我每次就用這些面包來做砝碼。”
聽完這些,沒有人想要處罰那位鄰居了,而面包師卻不得不接受法官的處罰。
善待他人,其實就是善待自己。
上一篇:自欺欺人的時候,沒有人覺得自己是騙子
下一篇:認定了一件事不值得去做,就不可能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