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喜不報憂真的好嗎
如今,有很多年輕人都離開家鄉,在外面打拼,也因為離家遠,擔心家里人對自己太過牽掛和惦念,所以他們選擇了對父母報喜不報憂。俗話說,兒行千里母擔憂,母行千里兒不愁。即使孩子告訴父母的都是好消息,父母對孩子的顧念也不會減少分毫。有的時候,與其報喜不報憂,不如把自己真實的生存狀態告訴父母,這樣至少省卻了父母和家人對我們生活的揣測和擔憂。
有一天,小雨乘坐地鐵趕去公司。因為早晨下雨,公交車延誤,所以她換乘到地鐵上時已經有些遲了。小雨背著一個大包,里面有雨傘,有今天的早飯,還有手帕紙、手機、充電器等零雜用品。小雨眼看著時間,意識到自己馬上就要遲到了,為此想找到手機給領導打電話請假。但是,早晨出門匆忙,她只是把手機塞到包里就匆匆忙忙跑出家門,因而現在根本找不到手機在哪里。小雨著急地在背包里翻找著,臉上寫滿了焦急。翻了半天,還是沒找到,她不得不高抬起一條腿,用膝蓋當桌子,然后把包放到膝蓋上找。
這個時候,有個中年男人對小雨喊道:“姑娘,來這里坐吧。”小雨看到那個中年男人笑瞇瞇的,不由得產生警惕心理:“這個人想干嗎?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我看起來根本不像孕婦吧!”小雨很遲疑,回頭看看,發現身邊都是男性,為此確定中年男人就是在和自己說話。看到小雨沒動,中年男人索性滿臉笑意地走到小雨身邊,說:“可以去那邊坐。”小雨很尷尬,說:“呃,呃,我到牡丹園站就下車了。”中年男人也說:“這么巧,我也到牡丹園站下車。”牡丹園站就是下一站,其實小雨是為了拒絕中年男人才故意這么說的。但是,現在話已經說出口,而且對方也到牡丹園站下車,小雨不由得暗暗恨自己:假裝下車出站,多花錢不說,還要耽誤更多的時間。接下來,中年男人和小雨攀談起來:“你是一個人在北京嗎?”小雨點點頭,對于中年男人的搭訕有些排斥,中年男人繼續說:“我女兒也是一個人在英國。看著你,我就想到她,是不是這樣趕地鐵去上課上班,是不是也因為沒有座位,想從書包里找點東西都找不到。”小雨這才明白中年男人為何要給她讓座,心中對于中年男人的戒備完全消除。眼看著牡丹園就要到了,她不好意思地對中年男人說:“其實,我不是到牡丹園站下車。”中年男人笑起來,說:“其實,我也不是去牡丹園站下車,我只是想多問問你一個人在外打拼的情況。”小雨笑起來,說:“辛苦是必然的,但是我從來不和家里人說不好的事情,都說好的事情。”中年男人看著小雨的眼神里多了幾分慈愛,說:“我女兒也是這樣,每次打電話總是說什么都好,但是我知道,她一定不是什么都好,一定很辛苦忙碌,也會受到委屈,有很多煩惱。我每次坐地鐵,看著你們這么辛苦奔波,我就會想象我的女兒在過著怎樣的生活。”小雨的眼眶紅了:可憐天下父母心,有的時候,兒女越是說一切都好,父母反而越是擔心。
事例中,小雨也許一開始并不知道父母的心,直到在地鐵上遇到這樣一個看著別人家的孩子在幻想自家孩子生活的父親,才真正領悟到父母對于孩子的牽掛,并不會因為孩子報喜不報憂就有所緩解。反而,因為孩子總是說一切都好,所以父母反而對孩子更多了一些擔心。
天底下的父母都一樣,即使孩子遠在天涯,他們在會在生活的蛛絲馬跡中盡量想象和感受孩子的生活,在以孩子不知道的方式去為孩子分擔憂愁。孩子自以為自己隱瞞得很好,可讓父母放心,卻不知道父母的心未曾有一刻是真正放下的。孩子正在經歷的憂愁,父母在為孩子分擔;孩子沒有在經歷的憂愁,父母也在為孩子分擔。距離無法阻隔父母對孩子的愛,即使孩子一廂情愿地想用單向的交流減少父母的擔憂,父母也從來不會錯過孩子的喜怒哀樂和一絲一毫的情緒。與其用隱瞞的方式讓父母在揣測中憂愁,孩子不如對父母坦白自己的喜怒哀樂,也讓父母感受到孩子真正的生活,這樣父母反而會更加覺得自己融入了孩子的生活,了解了孩子的生活,這樣的參與感,會讓父母的心里更加踏實。
上一篇:找到恐懼的根源,然后徹底解決
下一篇:拒絕平庸,才能讓自己的人生風生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