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過《水滸》的人都知道,李逵在陸上狠揍了張順,本來想“得勝還朝”的,可是張順卻不肯服軟認輸,又跑到水上開辟“第二戰場”。李逵雖然魯莽,似乎也覺得自己這個“黑旋風”到了水里,未必敵得過人家“浪里白條”,因此沒敢立即應戰,但是,張順站在船上罵了幾句“走的不是好男子”,又用竹篙撩撥了幾下,咱們的鐵牛兄就牛性大發,按捺不住,“托地跳到船上”去廝打。結果呢,理所當然地被拖下水去,“浸得白眼”。李逵所以吃了大虧,出了大丑,就因為中了張順的“激將法”。
在所有的計策之中,大概沒有比“激將法”更簡便經濟,也更易達到目的的了。它不像“美人計”要花大本錢,不像“空城計”要冒大危險,不像“苦肉計”要做大犧牲,也不像“連壞計”要費大心機,只須用簡單的一兩句話(必要時加點動作),故意去歪曲對方的本意,刺痛對方的自尊或侮辱對方的人格。善者言其兇,勇者言其怯,智者言其愚,巧者言其笨,就極有可能使對方改變初衷,入吾彀中。
自古以來,運用“激將法”引人“下水”者不計其數;難抵“激將法”,身不由己地“上了賊船”者數不勝數。在現實生活中,那些誘奸者,勸賭者,走后門者,行賄者,總之,一切想利用別人實現一己之私者,幾乎都是善用“激將法”的行家里手。“摸幾圈都不敢去,‘氣管炎’,沒出息!”“我親自來求你都不答應,真是六親不認!”“我的東西都不收,太瞧不起人了!”聽聽這些語言,掂掂這些結論,沒“根”的人能夠泰然處之,無動于衷嗎?據報載,去年某市曾發生一起殺妻案。本來,當懷孕的妻子跪在地上,聲淚俱下地苦苦哀求,別殺了孩子時,那個持刀的丈夫已經天良初現,下不了手了;可是,隨他同來的“第三者”說了句“來時怎么說的,現在怎么怕啦”,他就一咬牙,一橫心,一刀捅了過去,殺了兩條人命!瞧,多厲害的“激將法”!
“激將法”之所以厲害,就在于它根本不怕被人識破,而是公然挑動人的感情向理智進攻,并促其戰而勝之。使人只見小害,不見大害,為雪眼前恥,寧遺萬古恨,干出明知虎吃人,偏向虎口鉆的糊涂事來。
當然,“激將法”雖然厲害,也不是“攻無不克”的,對那些目標遠大,頭腦冷靜,有自知之明又有自制力者,它就無能為力了;而且,“激將法”往往又是使用者的“殺手锏”,最后一著,如果不奏效,就再也無計可施了。《三國演義》中就有一個極好的例子:司馬懿在上方谷受挫后,制定了堅守不戰的方針。急于求戰的諸葛亮為激怒他,派人送來了女人服裝和辱罵信;但是,司馬懿不為所動,照樣緊閉寨門,硬是把諸葛亮“拖”死在五丈原,取得了巨大的勝利。
(梁善林)
上一篇:《寬容是一座橋》青少年快樂成長智慧文章
下一篇:《小心中了聰明的埋伏》青少年快樂成長智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