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別人就是愛自己
一個非洲裔美籍家庭的父親去世了,家人們從父親的人壽保險中獲得了1萬美元。母親認為獲得這筆遺產是個大好機會,可以讓全家搬離哈林貧民區,住進鄉間一棟有園子可種花的房子。
聰明的女兒則想利用這筆錢去實現念醫學院的夢想。然而大兒子提出一個難以拒絕的要求:他要用這筆錢和“朋友”一起開創事業,讓家人生活好轉。
母親雖感到不妥,還是把錢交給了兒子。然而,他的“朋友”很快帶著錢逃之夭夭。失望的兒子只好帶著壞消息,告訴家人未來的理想已被偷竊,美好生活的夢想也成為過去。
妹妹用各種難聽的話譏諷他,用每一個想得出來的字眼來責罵他。她對兄長生出無限的鄙視。當她罵得差不多時,母親插嘴說:“我曾教你要愛他。”
女兒說:“愛他?他已沒有可愛之處。”
母親回答:“總有可愛之處。你若不學會這一點,就什么也學不會。你為他掉過眼淚嗎?我不是說為了一家人失去了那筆錢,而是為他,為他所經歷的一切及他的遭遇。”
母親繼續說:“孩子,你想什么時候最應該去愛人?當他們把事情做好,讓人感到舒暢的時候?若是那樣,你還沒有學會,因為那還不是時候。”
最后,母親說:“應當在他們最消沉,不再信任自己,受盡環境折磨的時候愛他們。孩子,衡量別人時要用中肯的態度,要明白他走過了多少高山低谷才能成為這樣的人。”
患難見真情。一個人若想在自己遇到困難的時候有人幫助,那就必須在平常的小事中給予別人真心的關懷。因為只有這樣,雙方才能體會到真正的愛。
上一篇:永不服輸精神的《老人與海》
下一篇:愛情典范《羅密歐與朱麗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