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良好的學習態度
案例
一個中學生在題為《一節語文課》的札記中寫到:
這一節語文課,我的收獲可真不小。
當老師捧著一摞五顏六色的札記本走進教室,我的心便不停地跳起來。因為我的札記寫得很不認真,真怕老師批評。聽到老師說要介紹幾本好札記時,我才松了口氣,定下了心。
老師介紹的第一本札記是金莉的,札記中摘抄的內容十分豐富。因為這些是她閱讀中自己經過認真理解后最喜歡的,所以摘后短評的內容就很深刻。可我寫的札記就是應付老師,老師讓摘抄,我就不得不抄。抄時心不在焉,摘后短評也是時有時無,難怪老師常批評我札記的內容少。
老師又讀了幾本札記中的習作,聽了之后,我更感到不足了。人家用平平常常的語句,把文章寫得既清楚又生動,哪像我?總是羅羅嗦嗦纏夾不清,可見,沒有平時的點滴積累與刻苦鍛煉怎么行?
這一節課,我是在悔恨與佩服兩種情感交織中度過的。老師沒批評我,可我覺得更難堪;老師沒表揚我,可我心里也很高興,因為我有了巨大的收獲。
分析
這篇札記反映了該中學生對待學習的態度以及學習態度轉變的心理過程。
學習態度是指學生對學習所持有的態度,包括對學習的認識、情感及意向成分。學生的學習態度有良莠之分,良好的學習態度具有學習目的明確、學習興趣濃厚、學習行動自覺等特征。學習態度的形成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其中既有學生自身的因素,又有教師和家長的影響。
1.學生已有學習經驗的影響。
學生現時的學習態度是在過去已有的學習經驗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如果過去的學習經驗是積極的、正面的,那么,學生就容易形成現時良好的學習態度。比如,一個學生在過去的學習中掌握了一些知識技能,而這些知識技能又使他在生活中獲益匪淺,因此,現在他非常熱愛學習,對學習具有良好的態度。
2.學生對學習情境的感受。
學習情境包括學校的設施、規章制度、課程設置、行政管理人員、教師以及班級情況等。學生對這些情境的看法與好惡,直接影響到他對學習的態度。比如,有的同學就因為喜歡某一位老師,因而對他所教學科的學習態度就認真、就努力。
3.學生對學習成敗的歸因。
學生考試之后,無論成功還是失敗,都會分析一下原因,歸因不同,常常會影響以后的學習態度。特別是在考試成績不理想時,如果歸因于學習不努力,那么,就是從自身尋找了原因,以后就應該通過努力學習來提高成績。如果歸因于自己腦子笨,那就可能產生自暴自棄的心理。
4.同學的影響。
學生生活在班集體之中,班集體中大多數人的態度往往會被個人所接受。比如,一個班級中學風正,多數同學都有良好的學習態度,那么個別同學也會受到感染,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
5.教師和家長的影響。
教師和家長對學生學習的期望、要求、獎懲,教師的教學態度、責任心,家長的家教方式都對學生的學習態度有影響。比如,學生上課認真聽課,受到老師的表揚,回家認真做作業,又得到父母的鼓勵,那么,這個學生就可能會形成認真學習的態度。
那么,該如何去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
1.自我反省。
經常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自我反省,能夠正確地認識和評價自己的學習,及時發現自己的學習與老師的要求的差距、與同學的差距,以便自我鞭策,奮起直追。那位寫札記的中學生正是通過自我反省,看到自己的不足,從而轉變了對寫札記的態度。自我反省也包括對自己的學習成績作恰當的歸因。學會積極的歸因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
2.消除成見。
學生常常帶有許多成見。比如,有的女同學認為上高中以后,女同學便不如男同學具有智力上的優勢,因而在學習上變得退縮,甘拜下風;有的同學認為自己所在班級教師的水平低,能力差,由于對老師抱有這樣的成見而影響了學習的態度。要想消除成見,就要消除錯覺,即不適當的認識,因為大多數的成見都是由錯覺引起的。
3.溝通感情。
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的感情應經常溝通。溝通能增進相互了解,相互喜歡,學生由對老師的喜歡會轉變為對學習的重視。
4.積極進取。
有的同學在學習中采取的是消極應付、被動接受的態度,用這種態度去學習,即使天資聰穎,也終將一事無成。縱觀古今中外成就事業的專家學者,大多是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和自我奮斗的精神的人。馬克思為寫《資本論》,曾仔細研讀過1500多種書,僅為寫前兩章,就從各種書中摘錄200多處。以積極進取的態度去學習,能夠克服學習中的各種困難,取得學業的成功。
上一篇:不要盲目追求記憶速度
下一篇:保持良好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