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參加班級活動,快速融入集體
最初進入一年級的時候,孩子雖然還小,但是也已經正式成為了一名小學成員。從之前只在家庭生活中,作為家庭生活的核心人物,得到所有人的關愛,到成為一名小學成員,融入班集體之中,孩子還是需要一定的時間去適應的,也需要進行心理調整,才能夠更好地與同學和老師相處。
進入小學階段之后,孩子們并不會像在幼兒園里那樣得到老師無微不至的照顧,而是需要做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經常積極地參加學校里、班級里舉行的各種活動,這樣才能夠與同學之間有良好的互動。很多父母都不希望孩子參加太多的學校和班級活動,覺得這樣會浪費學習的時間,而且也會受到傷害。他們只想讓孩子當一個旁觀者,看著別人在活動中非常踴躍的表現,殊不知這樣的做法是錯誤的。因為對于孩子而言,如果只是成為集體活動的一名觀眾,那么他就永遠無法真正地融入集體。明智的父母知道,一定要積極地鼓勵孩子參加班級活動,這樣才能夠讓孩子在活動的過程中形成一定的技能,也才能夠讓孩子的表現越來越好。
6歲的孩子急迫地需要培養人際交往能力和社交能力,讓孩子參加學校的集體活動,就是發展人際交往能力和社交能力的最好途徑。在學校生活中,在集體活動中,孩子們接觸的并不是陌生人,而是自己熟悉的老師和同學,在此過程中,他即使某些地方做得不夠好,也可以得到老師和同學的幫助。所以,如果父母對于孩子參加學校的集體活動都不放心,那么當孩子走入社會,父母就會更不放心。要知道,孩子將來總是要走上社會的,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成長的過程中漸漸形成的,所以父母在得知學校有各種集體活動的時候,一定要積極地鼓勵孩子,哪怕孩子并不想參加,父母也要想方設法地說服孩子參加。細心的父母會發現,那些表現出類拔萃的孩子都是在學校中能夠積極參加活動的孩子,相反,那些表現平平、默默無聞的孩子都是對于集體活動并不熱衷的孩子。當然,一味地強迫孩子參加學校的集體活動,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孩子的性格。父母要意識到,如果強制孩子參加集體活動,孩子并不會表現得很好。所以從根本上來說,父母應該更加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態,引導孩子敞開心扉接納學校,也讓孩子成為班級里最熱心的一員,這樣孩子才能夠真心地想要參加集體活動,也才愿意發揮自己的十八般武藝,融入集體活動,為集體貢獻出一份力量。
小華是一個乖巧可愛的女孩,學習成績非常好,但是她在班級活動中從來不會表現得非常踴躍,而常常作為一個旁觀者,躲在角落里默默地看著其他同學在一起狂歡。有一次,班級里舉行開放日活動,媽媽在去班級參觀的時候,發現小華在課堂上并不踴躍回答老師的問題,而且在課間的時候也并不和同學們一起玩耍。尤其是到開放日的最后環節,需要同學們互相配合進行拔河比賽,小華卻寧愿當一個看客,也不想加入任何一方的團隊,這讓媽媽感到非常擔憂。在此之前,媽媽并不知道小華在學校里是這樣生活的。參加完學校開放日之后,小華媽媽特意跟老師進行了溝通,原來,小華在平日里就是這樣,非常孤獨,很不合群。這可怎么辦呢?媽媽感到非常發愁。
回到家里,媽媽把小華在學校里的表現告訴了爸爸,爸爸說:“看來她還是沒有融入同學們啊!以后再有集體活動,咱們不要因為擔心她受傷害,就禁止她參加各種項目,否則孩子未來還有很長的時間都要和同學一起度過,即使將來走上社會也要和同事們相處,這樣不合群可不行??!”
很快,爸爸媽媽鼓勵小華的機會就來了。學校里要舉行運動會,老師要求每個孩子都要報名參加一個項目。原本小華想和往常一樣只當看客,但是這次老師提出了這種要求,小華就只能勉為其難地選擇一個項目去報名。小華選擇的是競技性不那么強的項目,但是爸爸建議小華報名參加跳繩比賽,因為跳繩比賽的時候,周圍會圍繞著很多同學當啦啦隊,最重要的是小華非常擅長跳繩。在班級里,小華的跳繩成績是最好的。對于爸爸的建議,小華不停地搖頭,她說:“這也太張揚了吧!”爸爸笑起來:“小華,孩子就應該張揚啊,這不僅是張揚,還能為班級爭奪榮譽呢!如果你不借助于這個機會為班級奪得榮譽的話,同學們怎么會更加關注你呢?爸爸相信你的跳繩能力,一定能夠奪得名次。就算不能奪得名次,當你聽到同學們在為你加油的時候,你也會感到非常激動。你相信我,試一試,好不好?”在爸爸苦口婆心地勸說下,小華終于決定參加跳繩比賽。
比賽當天下午,小華回到家里,小臉紅撲撲的,滿臉都寫滿了喜悅。還沒來得及進家門呢,她就對爸爸喊道:“爸爸,我跳繩比賽得了全校第二名!”爸爸沖過來對小華豎起了大拇指,把小華抱在懷里轉了好幾圈。他說:“我就知道我的女兒是最棒的!大家是不是都稱贊你呀?”小華高興地點點頭說:“有好幾個同學為了給我喊加油,把嗓子都喊啞了呢!”爸爸說:“哎喲,那可真是太給力了!等到他們參加比賽的時候,你也要聲嘶力竭地為他們喊加油??!”小華點點頭,高興地說:“以后我要多多參加班級的比賽,今天,我發現同學們簡直太可愛了!”
孩子如果習慣了一種孤僻的人際交往模式,就會讓自己像蝸牛一樣藏在殼里,而不愿探出頭去看看外面精彩紛呈的世界。如果孩子終于打開心扉,了解了世界的精彩,那么他們對于同學的真誠和熱情就會有切身的感受,也就更愿意與同學們密切地相處和交往。
事例中的小華就是如此。在參加學校的跳繩比賽之前,她只想默默無聞,不想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但是在爸爸的說服下,她參加跳繩比賽之后才意識到,原來同學們都是非常熱情的,她也很愿意在同學們面前展示她的能力。就這樣,小華以此為契機融入了班集體,此后每當班級里有什么活動,小華都很踴躍地參加,哪怕她并不擅長這項活動,她也會成為最熱情的啦啦隊員。漸漸地,小華與幾個同學建立了良好的關系,成為了無話不談的朋友。爸爸媽媽相信她未來的小學生活一定會非常充實愉快地度過。
有些父母感到奇怪:孩子們學習很辛苦,應該愿意參加各種精彩紛呈的活動,那么為什么當班級或者學校里有活動的時候,他們不愿意參加呢?綜合起來有以下四種原因。
首先,是孩子的性格原因導致的。有些孩子天生非常膽小怯懦,也很內向,不愿與人溝通。在這樣的情況下,在有活動的時候,他們并不想在同學們面前展示自己的能力,因為他們害怕成為同學們關注的焦點。這種內向的性格通常都是因為遺傳而得來的,很難真正地從本質上改變,所以父母要多多鼓勵孩子參加班集體活動,讓孩子能夠打開關閉的心扉,也把內向、沉穩、沉默的性格變得外向開朗一些。
其次,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得到了過于好的保護,特別依賴父母或者其他的長輩。他們在家里是不折不扣的小皇帝、小祖宗,他們很排斥去學校,是因為他們在學校里不能得到在家庭中的特殊對待。在學校里,孩子失去了在家庭生活中一直以來擁有的優越感,他們會對其他同學感到非常陌生,也會有意識地疏遠其他同學。尤其是在進行集體活動的時候,他們甚至會產生自己被淹沒在集體之中的感覺,就會更加郁郁寡歡。
再次,孩子還沒有掌握社會交往的技巧,也不懂得如何與他人建立良好的關系。很多父母都很關注孩子的學習,也會想方設法地為孩子提供最均衡的營養,讓孩子身體能夠快速茁壯地成長。但是他們卻沒想到孩子不可能永遠在家庭生活中得到家庭成員的關愛,他們終有一天會長大,要走出家門,走入學校,要與老師和同學接觸,也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如果父母并不注重孩子的交往,那么孩子在將來有朝一日走出家門的時候就不知道如何與人進行交往。很多孩子看到陌生人就特別害羞,甚至緊張得說不出話來,這就是他們在人際交往方面存在的障礙。如果孩子在面對人群的時候總是這樣尷尬和難堪,那么他們漸漸地就會不愿意參加集體活動,也會故意地逃避集體活動。
最后,孩子在學校里曾經發生過不開心的事情。孩子的心靈是非常稚嫩的,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有限,如果在參加集體活動的時候有了不開心的事情,給他們留下了糟糕的印象,他們就會舍棄參加集體活動。每當發生這樣的情況,父母要及時了解孩子在集體中活動中的表現,也要知道孩子心里的真實想法。越是在孩子感到艱難的時候,父母越是要鼓勵孩子多與同學交往,也要積極地融入集體生活中,這樣孩子才能夠改變孤僻的性格,才能夠忘記曾經不快的經歷,從而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集體活動中。
必要的時候,父母還可以創造一些條件,讓孩子多多與同學交往,多多參與集體活動。例如,要培養孩子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那些有才藝的孩子最喜歡在集體活動中展示自己的才藝,那么如果孩子什么都不擅長,就不能積極地展示自己的才藝,就不愿意參加集體活動。此外,還可以帶著孩子參加一些非學校的集體活動讓孩子感受到在集體活動中獲得的快樂。當然最好的辦法是讓孩子結交一些好朋友。在參加集體活動的時候,孩子可以和好朋友組成小分隊,互相支持和鼓勵。這樣一來,孩子就會動力十足。
總而言之,孩子不可能永遠留在家庭中,也不可能永遠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每個人都要打開心扉接納他人,每個人都要真正地融入這個世界,才能夠快速地成長,才能夠擁有更快樂的童年。
上一篇:積極主動,現在就啟程吧
下一篇:豁達心態,事事皆會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