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被照顧到照顧他人
這天放學,陳辰像往常一樣回到家中,只是當他推開家門,看到了這樣的一幕——家里冷冷清清,飯桌上沒有像平時一樣準備好豐盛的晚餐,取而代之的是躺在床上臉頰通紅的媽媽。
此時的媽媽裹著棉被,緊閉著雙眼,臉頰上的幾縷頭發被汗水浸濕,緊緊地貼在滾燙的額頭上。雖然媽媽已經沉沉地睡去,但是可以聽到她在不經意間因為痛苦而發出的呻吟聲。陳辰的第一反應是媽媽生病了,而且病得很嚴重。
“媽媽,您沒事吧?”陳辰輕喚了一聲。
媽媽緩緩睜開布滿紅血絲的雙眼,虛弱地答道:“你回來了,冰箱里有剩下的飯菜,今天你就將就一下吧。”
“您都這樣了,我哪有心情吃晚飯?”陳辰把手放到媽媽的額頭上,霎時,滾燙的溫度讓他猛地縮回了手,“媽媽,您發燒了!我們去醫院吧!”
“還是等你爸爸回來再說吧。”媽媽輕咳了一聲,“我現在頭很暈,四肢也沒有力氣。”
還沒有說完這句話,媽媽就閉上眼睛昏昏欲睡。看著她痛苦的模樣,此時的陳辰百感交集,他從來沒有想過,平日里談笑風生的媽媽會有如此虛弱的一面,在他的眼中,媽媽就是一個打不倒的超人,是自己最堅實的后盾。
“媽媽,你還有我呢,”陳辰在不知不覺間哽咽了,他強忍著隱隱作痛的心,脫口而出,“媽媽,我背你去醫院。”
不顧媽媽的阻攔,陳辰執意把媽媽背到了醫院。一路上,很多人向他投來了既詫異又欣賞的目光,也難怪,一個穿著校服的十幾歲少年,背著自己的媽媽心急如焚地在路上奔跑,這是一個不常看到的場面,也是一個溫馨的場面。
向來不愛張揚的陳辰一點都沒有避諱旁人的目光,他急匆匆地為媽媽掛了急診,等醫生開了藥,又陪著媽媽在病房里打了三個小時的點滴。見躺在病床上的媽媽高燒漸漸退去,他才露出一絲笑容。
“媽媽,您想吃什么?我去給您準備。”此時的陳辰像一個小大人一樣,承擔起照顧媽媽的責任。
可媽媽只是面帶笑容,靜靜地看著他,一言不發。
陳辰摸了摸自己的臉:“難道我的臉上有東西嗎?”
“沒有,”媽媽輕輕地抿了抿發干的唇,“我在想,你終于長大了,知道照顧媽媽了,有擔當了。”
陳辰聽后慚愧地低下了頭:“對不起,以前的我太任性,總是讓你們替我擔心。這次看到您生病了,我好像一下子知道了什么是成長的意義,以后我要擔負起照顧家人的責任,做一個真正的男子漢。”
話音剛落,陳辰的爸爸就步履匆匆地趕了過來,只見他對躺在病床上的妻子道:“對不起,我來晚了。”
“沒關系,”媽媽露出了一個微笑,“即使你不在,家中還有另一個男子漢。咱們的兒子長大了。”
陳媽媽有話要說
成長的意義
很多青少年都會覺得被父母照顧是理所當然的,在他們的思維模式里,自己不應該擔負起照顧父母的責任,所以他們很難會想到“責任”這兩個字。
但是,生活中會有很多事情觸碰到他們的心靈,那一刻,他們會在一夜之間體會到什么是責任感。也可以這樣理解,只有真正體會到什么是“責任感”,才會得到真正意義上的成長。
要做一個對自己也對他人負責的人,敢于承擔責任,敢于做更好的自己,在慢慢成長的過程當中,不要再把自己當成那個一無所知的小孩,而應該把自己看作一個大人,一個應該對家庭和社會負責任的大人,這樣才能給自己更好的未來。
面對生活,要變得主動一些、包容一些,要懂得感恩,也要懂得獨立,要知道無論在什么時候,家人才是最重要的。收起你的小脾氣,用你的溫柔取代你的任性,讓家人感受到屬于你的溫暖。
上一篇:從奇思妙想到胡思亂想
下一篇:你不是冒險家,但要有一點冒險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