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正是決定舍棄時收獲的
現代社會,人們抱怨,活著真累。而人為什么活得累?因為他們太貪心了,總是什么都想要,又總是什么都舍不得,不僅要物質、財富、名利,還要情感,不但要有,還要最好的,接下來,我們便被欲望控制了,欲望的溝壑是無法填滿的。這山看著那山高。于是乎,還得追求,還要奮斗。好不好呢?追求并不是不好,人因為有追求才會有進步,否則就有如行尸走肉!但凡事有度,如果太過專注那些虛無縹緲的追求而忽視了眼前的東西,那就本末倒置了。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比爾·蓋茨,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商界精英、政界豪客。所以,要想活得輕松,活得快樂,就要學會舍得,舍棄那些束縛自己的事與物,舍棄永不知足的欲望,那么,你收獲的將是一顆平常心,一份淡然的快樂!
而現實生活中,牽絆人們腳步的因素似乎總是很多:
曾經,有個成功人士,和許多追求成功的人一樣,他也經歷了很多坎坷。
十幾歲時,他給人打工、干體力活,每天,他很早就起床,夜晚直到凌晨以后才睡覺,他沒有朋友,只會努力干活。那時候,他想,要是能擁有自己的一家店面就好了。
幾年后,他有了一點積蓄,于是,他用這筆錢盤下了一間店,他做起了生意。那時候,雖然忙碌,但生意還是不錯的。他沒有閑錢雇用伙計,就親自動手,他心想,過幾年,生意做大了再休息吧。
又過了幾年,他憑借自己的努力,生意越來越好了,店也開得越來越多,每天資金流動量很大,他更不放心把生意交給別人打理了,還是自己苦拼,聯系貨源,接待客戶,管理賬目……忙得不可開交。看他真的好辛苦,有人就勸他:“你放一放可以嗎?好好地休息一天,看看世界會不會大變!”
他回答:“那怎么行,我若不做,別人就會搶走我的生意,前面的那些大戶我會追不上的,后面一些中小戶又逼上來,放一放,我會落在后面的。”
突然有一天,他累倒了,躺在病床上,他的生活里突然少了工作,少了生意,他終于有時間好好想想自己的人生了。
一天,他親眼看見一個病友被抬出病房,但再也沒回來。“多么年輕的小伙子啊!”他感嘆道。
那張已經空了的病床,讓他感慨頗多,他突然明白一個道理:
人由生到死往往只是一步的事,其實,人生苦短,何苦讓自己過得這么辛苦呢?一直以來,自己的名利心太重,想要的太多,然而真正得到的卻很少。如果不是因為這次生病,他會一直拼到五十歲、六十歲,甚至更久,沒有娛樂,沒有休息,最后兩手空空地離開這個世界,這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啊!
出院后,他好像換了一個人似的,生意還在做,只是他交給別人打理了,即使那人有了失誤,他也不太在意,人們經常會在高爾夫球場上看到他,有時他也慷慨地與他的家人坐飛機到外地旅游。
他終于懂得了生活的意義,終于找到了所謂的放下——這顆人生中最寶貴的鉆石。
其實,我們從出生起,都一直在孜孜不倦地追求一樣東西,那就是快樂,無論是追求財富、名利、地位等,都是為了獲得快樂。可悲的是,現實生活中的一些人,總是不安于現狀,他們并不是被那些“一日一魚”所誘惑,而是總永無止境地追求,于是在這所謂的追逐中失去了原本的快樂。
人們常說,生命的意義不在于其長度,而在于其寬度和高度,這句話是對生命意義的高度抽象化的概括。我們一直在苦苦地思索著怎樣才能使生命有意義,這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快樂。人生在世,無論我們選擇哪條路,我們都必須灑脫、快樂地面對生活,面對生命。只有快樂一點,你的心才不會老去,永遠有高漲的激情,眼睛里時時刻刻都是新鮮的風景,這樣的生活不禁會讓我們萌生無限的遐想和向往。讓我們在清晨的陽光下上路,追隨著瀟灑者的足跡,一起感悟那些在路上折射出來的不盡的哲思之美。
哲人說過,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發現美的目光,同樣,生活中缺少的不是快樂,而是人們不舍得放下那些束縛我們追求快樂的事物,只有舍得,才會收獲快樂。也只有放下無止境的欲望,保持一顆平常心,才能享受陽光雨露,訓練自己對幸福的敏感。
人生短暫,因此,大可不必整日忙著追逐功名利祿,金錢、物質等都是帶不走的虛無縹緲的東西,只有快樂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終極目標。因此,做一個快樂的人吧,盡情地享受生活的樂趣,不管你是貧窮還是富有,聰明還是愚笨,只要你有一顆快樂的心,你的人生就會充滿樂趣,就會五彩繽紛。
上一篇:心存善念,人生福氣自來
下一篇:思考好了再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