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患得患失,讓心輕松快樂
人生在世難免會在意許多東西,而這種在意往往會導致一種常見的心理疾患,那就是:患得患失。因為在意,所以害怕:沒有的時候害怕得不到,而得到了又害怕失去。整日生活在惶恐不安之中,沒有一刻是可以舒心開懷的。這樣的人難免會慨嘆:“做人好累。”累,是因為心中所牽系的東西太多,因為不夠瀟灑,所以才讓自己活得一塌糊涂。患得患失是附于人身和人心的一種陰影,它遮住了原本屬于自己的明媚燦爛的陽光。在得失之間不斷徘徊,無論是得到還是失去都是不快樂的,那么得到又有什么意義?而失去又談得上什么悲傷呢?
其實,得失之心人皆有之。因為得到利益而喜不自勝,因為失去擁有之物而沮喪懊惱,這是人之常情,本無可厚非。但若總是因為外物而影響自己的心情,甚至得到了也無法開心,那么就過猶不及了。《論語》有言:“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茍患失之,無所不至矣。”就是說一個人若是沒得到一樣事物,就生怕自己得不到;得到后又害怕失去,為了想保住這樣事物,就會無所不用其極,最后什么手段都使用出來,這樣此人就會變成一個可怕的人。這種情形在日常生活和職場、商場中司空見慣,為了保住自己的個人利益,不惜彼此傾軋、拆臺,用種種卑劣的手段來設計陷阱,令他人的利益受損。但是這樣的人就算得到了想要的東西,也不會快樂。為什么?因為他害怕失去呀!他通過不正當手段得來的東西,當然害怕別人會從他這里用同樣的手法得了去,那么又怎能放寬心、開心得起來呢?所以這樣的人也是可悲的,他擁有得越多,就越不開心,最后作繭自縛,陷入迷途。
當然,這樣的人相對而言,還在少數,更多的人患得患失,最后傷害的是自己,不僅影響自己的身心健康,還會令自己失去原本唾手可得的機遇和財富。過于擔心自己能不能得到,最終反而得不到;過分害怕自己會失敗,最終卻常常無法成功。這就是心理學上著名的“瓦倫達心態”,它來自一個真實的事例。
瓦倫達是美國的一位著名鋼索藝術表演家,他生平參加過無數次演出,即便是不用保險繩,也從未出過任何差錯,他以高超的技藝、穩健的風格而享譽全球。
有一次,他所在的雜技團有一個重要演出,所有觀看表演的人都不是普通觀眾,而是各界政要和領導人物。這次演出不但可以奠定瓦倫達在雜技界的領軍地位,還與他所在團的利益直接掛鉤,所以瓦倫達對這次演出前所未有地重視。在演出開始前許多天,他就一直在研究和改進自己的每一個動作和細節。
演出開始了,瓦倫達依然沒有掛保險繩就上陣了,因為這樣的表演更具刺激性,更能吸引觀眾的眼球,而且瓦倫達百分之百肯定自己絕不會出任何差池,因為這樣的表演他之前曾經做過多次,從來沒有一次出現意外。然而悲劇發生了。就在他走上鋼索不到幾分鐘的時間,才做了兩個難度并不大的動作,他便從鋼索上一頭摔下來,當場咽氣了。
事后,瓦倫達的妻子說:“我知道這一次肯定會出事。因為在出場前,他就不停地在說:‘這一次太重要了,我絕對不能失敗。’而以前,每次表演的時候,他總是只想著走鋼索這一件事,對于任何可能帶來的一切都毫不在意。”
瓦倫達因為對成功太過在意、太患得患失,所以最終不但沒有獲得成功,反而賠上了性命。因此心理學家就將這種為了達到某種目的、卻又害怕達不到、患得患失的心態稱為“瓦倫達心態。”而美國斯坦福大學的一項研究也表明,假如人們太過于擔心某件不好的事情會發生,那么頭腦中就會清晰地出現那件事情發生時的情形,結果反而會不由自主地照著那樣的方向去進行。比如,騎自行車時,你一心想避開前面的小石子,如果按照正常行進的路線,你是不會撞上去的,但是你心里一直想著:“千萬別騎到上面。”結果卻偏偏騎到了上面。幾乎每一個人都有這樣的經歷,若你太在意某件事,總是擔心做不好,結果就偏偏會做不好。而若你認為這件事太難,不如抱著試一試的平常心態去做,有時反而能輕而易舉地就獲得成功了。
所以,與其患得患失、得不償失,還不如放寬心胸、閑庭信步,以平常心對待得失。將眼光放得長遠一點,將思緒回歸當前,注重現在,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不去想得到或失去之后該何去何從,自然就能夠一步步走到成功的彼岸,得到屬于自己的真正榮耀。
上一篇:君子成人之美,朋友多了路好走
下一篇:哪怕一無所有,也不能停下前進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