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孩子堅持不懈
看到做事情半途而廢、三心二意的孩子,父母往往會感到發愁,有些孩子因為害怕甚至不愿意開始,那么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后如何應對成長的艱難?如何面對不如意的生活呢?為了讓孩子將來有能力去獨自應對生活,父母們應該從小就培養孩子堅持不懈的好習慣。
現代社會有很多孩子都有很濃的畏難心理,這是因為他們在家庭生活中有什么愿望都能得到滿足,有什么欲望都會被父母實現,所以他們越來越驕縱。他們從未感受過失敗的滋味,也從來沒有為了實現一個目標而付出努力,哪怕只是遇到小小的困難,他們第一反應就是要放棄。還有一些孩子為了避免付出辛苦,索性選擇了徹底逃避。
對于6歲的孩子而言,剛剛進入小學一年級,所以需要適應,需要學習。在適應小學階段學習生活的過程中,孩子會面臨很多困難:有的孩子姓名的筆畫比較多,那么在學習寫名字的時候,他們感到非常困難,寫著寫著就不愿意繼續寫下去了;還有些孩子看到自己不能夠順利地學會寫名字,甚至哭起來。對于這樣脆弱的孩子,父母如果不能夠早早地培養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培養他們頑強的意志,他們在學校生活中的表現就會更加糟糕。
對此,很多父母的做法都是錯誤的。例如,每當看到孩子畏難的時候,父母就會代替孩子去做很多事情;每當看到孩子不能夠把事情堅持到底的時候,父母很少要求孩子要堅持,而是會同意孩子半途而廢。父母這些行為都是在助長孩子的脆弱,對于培養孩子頑強不屈的意志沒有任何好處。
要想讓孩子學會堅持不懈,就要知道孩子為什么做不到堅持不懈。從年齡的角度來分析,6歲的孩子保持專注力的時間是有限的,所以他們在做很多事情的時候,如果事情本身的難度比較大,也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才能完成,他們就無法保持長時間的專注。在心理學上,對于能否堅持完成一件事情,有一個術語,那就是堅持度,指的就是孩子能否持續地面對困難,直到戰勝困難。如果孩子的堅持度很高,那么在遇到難題的時候,他們就能排除萬難,堅持不懈;如果孩子的堅持度很低,那么即使遇到只有一點點難度的事情,或者是面對之前從未嘗試過的事情,他們也會感到畏懼和退縮,從內心認為自己根本不可能做到,所以就情不自禁地選擇了放棄,甚至一遇到困難,馬上就選擇了放棄。
孩子很小的時候,堅持度就有所體現。例如,孩子2~3歲開始學習拼搭積木,有的孩子能夠用積木拼搭出非常復雜的東西,而有的孩子卻只能用積木拼搭出簡單的東西,并且只玩很短的時間就會放棄,這就是堅持度影響了孩子的快樂,影響了孩子能否全心投入地去做一件事情。
當孩子的堅持度不能讓我們滿意的時候,作為父母,我們一定要有耐心地培養孩子,讓孩子堅持不懈,這何嘗不是父母的堅持度更高的表現呢?每個孩子都應該進行良好的自我管理,尤其是在面對難關的時候,更是要能夠做到迎難而上,這樣才能夠堅持成長,掃清成長道路上的一切障礙,也才能夠變得更加堅強。
也有一些父母急功近利,在看到孩子某些方面的表現不能讓他們滿意的時候,他們總是會否定孩子,或者給孩子貼標簽,責問孩子:“你怎么這么笨呢?你就不能夠表現得好一點嗎?”父母可能覺得對孩子說這些話沒有關系,實際上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嚴重的傷害,也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自卑。要想讓孩子更加堅持,最好能夠讓孩子獲得小小的成就感。對于孩子來說,小小的成就感就能夠激勵他們戰勝動搖的內心,讓他們更加全力以赴地去做好每一件事情。而成就感是通過父母對他們的激勵得到的,所以父母不要再對孩子說那些泄氣的話,而是要多多激勵孩子,讓孩子更勇敢地去做一些事情。
6歲的孩子正處于學習的重要階段,在孩子學習新技能的時候,父母要給孩子做好榜樣和示范。如果為了激勵孩子,父母還可以與孩子之間開展比賽,例如,在比賽過程中,雖然我們輕而易舉就能贏了孩子,但是為了讓孩子對比賽更加充滿熱情,更愿意投入比賽,我們也可以假裝輸給孩子,這樣一來,孩子就能夠體驗到比賽的樂趣。這何嘗不是幫助孩子堅持下去的好方法呢?俗話說,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做每件事情都是有一定難度的,都需要持之以恒才能獲得成功。父母要想讓孩子體驗到成功,就要激發孩子的自信,父母要想讓孩子能夠堅持不懈,就要讓孩子能夠戰勝困難,向著成功不斷地邁進。
上一篇:改寫自己的命運,從來無關他人
下一篇:教給孩子一些正確的避孕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