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知足也要不滿足
都說知足常樂,有時候也不盡然。正確地利用一顆永不滿足的心有時候更能促使一個人獲得成功。永不滿足并不是讓你貪婪無度、只知索取,而是在人生的前進道路中不滿足于已取得的小小成就,不斷努力取得更大成就。物質、地位、財富都可以依靠別人給予,唯獨個人的精神世界別人永遠參與不了。精神世界要靠我們自己去創造,創造者的不同心境就決定了這個精神世界的不同樣貌。積極樂觀者會為自己搭建一個快樂祥和的精神環境,而悲觀消極者搭建的精神世界必定只能充滿絕境。擁有一顆永不滿足的心是讓自己不斷學習,為自己的精神世界添磚加瓦。
對于我們來說,未來就好比一塊空白的畫布,需要我們自己去構思、涂抹。畫作能否曠絕古今就要看我們自己,取得小小成就便輕易滿足而停下作畫,人生只能是平庸的。懷抱一顆永不滿足的心,在空白的畫布上不斷涂抹、潤色,最終便會擁有更加絢爛的人生。
“可惜我年輕的時候沒有嘗試一下。”年邁的祖母感慨道。說者無心,聽者有意。15歲的約翰·戈德聽到祖母的話受到很大震動,從那一刻起,戈德決定讓自己絕不能重復祖母的遺憾。于是,他馬上開始規劃自己的人生,并詳細列出了這一生想要做的事情清單。這也是著名的“約翰·戈德的夢想清單”的由來。
在這份人生規劃中,他總共寫下了127項詳細明確的目標。這些目標中包括10條想要探險的河、17座想要征服的高山。除此之外,他還想要學開飛機、學騎馬、學彈鋼琴、乘坐潛艇。另外,他還夢想著要走遍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去世界上的每一個國家游歷一番。當然,更重要的是,他的人生必須結婚生子。就連想要閱讀的書籍,他也列了一個詳細的清單:《圣經》《大英百科全書》,以及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狄更斯、莎士比亞等十多位大學問家的經典著作。
戈德每天都要查看這份夢想清單好幾次,他將整份清單牢記在心并且倒背如流。最重要的是,戈德并不只是說說而已。據知情人士透露,在戈德的一生中,他環游世界4次,實現了127個目標中的103個。并且,他的清單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所增加。戈德就用這樣的方式述說了他人生的精彩和成就,并且最終成為世界的一個傳說。
要想到達人生的頂峰,當然必須有實際行動,但是相較于實際行動,最首要的應該是擁有一顆永不滿足的內心。如果在前進途中偶遇一處坦途就甘于停止不前,那么永遠也抵達不了更高處。
永不滿足代表著不斷進取。一個人未來的一切高度以及精彩程度首先取決于他的人生目標,而人生目標的確立需要有一顆永不滿足的心。在同等條件下,不管選擇何種人生道路,是否擁有進取的心,能夠決定最終達成的結果的高低。當我們懂得不斷進取之時,對同一件事物的看法就會發生驚人的轉變。而不思進取,就猶如“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必定不會取得多好的成就。因此,人生需要不斷進取,需要永不滿足。
擁有一顆永不滿足的心就是面對同一個目標不斷努力進取。就像剛造出來的航海羅盤,在沒有磁化之前,指針的方向總是錯亂的。但是指針一旦被磁化,就會被一種神秘的力量支配著永遠指向那里。于人而言,這神秘力量就是不斷的進取之心。每到達一個高度,它就召喚我們向更高的境界努力。就像有人曾經向美國一個薪水最高的職業經理詢問成功的秘訣,他卻回答:“我還沒有成功呢!”在不斷進取、永不滿足的人面前,永遠都不會有真正的成功,因為前面一定還有更高的目標。
生命不止,追求不息;仰之彌高,鉆之彌堅。擁有不斷進取、永不滿足的內心是擺脫頹廢的最佳手段。安于現狀、不思進取的人永遠做不出什么大的成績,一個懂得永不滿足、超越自我的人才能夠激勵自己做出更大的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因為,作為平凡世界中的一個普通人,我們必須時刻牢記:假如我們的人生注定是雨天,而恰巧我們沒有傘,那就只有努力奔跑!
上一篇:人生的路是你自己走出來的
下一篇:人生窘境中,唯有不斷嘗試才能找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