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總結犯的錯誤
劉先生告誡自己的小孩說,他們只有兩次讓爸爸給他送東西的機會。因為,一次是忘記,兩次是沒記住,同樣的錯誤再犯第三次就是故意了。
有一次,劉先生正在家里的時候,他的兒子打來電話說,自己的作業本忘在家里了,求爸爸給他送來。劉先生告訴他說:“這是第三次了,你沒有機會了,不能送。”
“爸爸,這次的作業很重要,要是交不上來老師會打我的!”兒子請求著說。
“放心,打不死的,沒有關系。”
做父親的說起來好像很無所謂似的,但劉先生其實心中很難受,兒子被打,自己肯定也不好受。但為了貫徹自己的原則,他必須這么做。
劉先生說,自己的兒子當天回來以后告訴他,老師確實是打了,左手右手各五板,但是還不會死。不過,從那天起,兒子擺放東西的習慣就不一樣了:晚上睡覺前,先把自己的東西都放在桌上,然后書包上放一張小紙條,寫上第二天務必要帶上的東西,第二天早上起來就按照紙條上的順序一一收好。
劉先生說,這是兒子小學二年級的事了,但從那以后,到現在兒子已經讀到了研究生,他再也沒有為他送過任何東西。對于女兒不吃飯的問題,劉先生也有辦法。他選了個周末,和太太約好,開始修理她。
到了吃飯的時間,劉太太去叫女兒,但小女兒像沒聽見一樣,繼續看她的動畫片,看得蠻開心。后來劉先生和劉太太就按計劃把桌上所有的東西全都吃光。
后來女兒餓了,跑到廚房打算吃飯,結果居然看到媽媽在洗碗,令她大吃一驚:“怎么洗碗了?”
“吃過了。”劉太太平靜地說。
“吃過了,開什么玩笑!我還沒有吃啊!”
“抱歉,我們以為你不餓呢。”劉太太輕松地說。
“那怎么辦?”女兒放低聲音,拉著媽媽的圍裙說,“還有沒有其他能吃的東西了?”
“沒有了。”劉太太說。
女兒不信,跑去開冰箱,可她哪知道父母是計劃好的,冰箱里也空空如也了。
“那怎么辦啊!”女兒都快哭了。
“忍耐一下吧,只好等明天再吃了。”
女兒很委屈地跑到自己的房間里,幽幽地哭了起來。做媽媽的當然十分心疼,有些動搖了,就對劉先生說:“你看怎么辦?”
劉先生狠了狠心,笑著對太太說了一句話:“面對敵人絕對不能手軟,否則功虧一簣!”
后來,劉先生和太太回到了臥室。半夜的時候,果然不出劉先生所料,女兒跑到父母的臥室來,推了推媽媽的胳膊,凄涼地說:“媽,我快餓死了。”
太太一聽,條件反射似的幾乎要立刻坐起來,劉先生閉著眼睛,看上去在睡覺,但他在被子里卻一把抓住了太太的手,緊緊地按住。太太明白劉先生的意思,只好忍住,告訴女兒:“回去睡吧,天就快亮了,再忍耐一下。”
女兒只好回到房間,又一個人哭起來。劉太太忍不住了,很是心疼,可劉先生很堅決:“天快亮了,沒事,餓不壞的。”
媽媽就是媽媽。天還只是蒙蒙亮的時候,劉太太就跳了起來,跑到廚房給女兒做早餐。結果黑乎乎的餐廳,已經有個人坐在那里了。這個朦朧的身影把劉太太嚇了一跳,還以為自己撞鬼了呢!仔細一看,才看清那是自己的女兒,已經把餐具握在手里,看那神情,是死也不會錯過這一餐!
從那以后,只要一叫女兒吃飯,這家伙就“咚咚咚”地跑過來,說一遍就行,特別有效。
還有一次,公司一個分廠的廠長犯了一個很嚴重的錯誤。他對那位廠長說:“王廠長,這個問題我記得我以前說過。”
“我不知道。”王廠長一副很委屈的樣子。
“不知道?王廠長,你這是第三次犯錯:第一次,是1996年3月12日,因為那天是孫中山先生逝世紀念日,我印象特別深刻;第二次是1998年1月3日,我也記得,因為那天是年假的最后一天;今天是第三次,”
劉先生突然狠狠地拍了一下桌子,大聲叫道:“你是不是故意啊!”
包括王廠長在內的40多個人都非常吃驚,王廠長更是沒有想到自己的錯誤總經理都記得。后來員工們知道,對這位劉總經理來說,只有兩次犯錯的機會。
但這并不代表不犯錯誤的人就是了不起的,這種人害怕犯錯誤,在工作中極不自信,他不犯錯的原因可能就是因為什么事都不敢去做。對他來說,錯誤也許不是他努力避免的,而是他根本沒有機會去犯錯。
人類雖然越來越聰明,但永遠不可能徹底了解世間的萬事萬物。容易犯錯誤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弱點,不論科技多發達,事故都會發生。而且我們解決問題的手段越高明,面臨的麻煩就越嚴重。
所以,面對人類的自身缺陷,我們最好還是想得更周到、全面一些,采取多種保險措施,防止偶然發生的人為失誤導致的災難和損失。錯誤是這個世界的一個部分,與錯誤共生是人類不得不接受的命運,而且錯誤并不總是壞事,犯錯誤往往是成功的墊腳石。
因此,要勇于嘗試,敢于犯錯。關鍵在于要總結所犯的錯誤,而不是企圖掩蓋它。
上一篇:奉承也要講究分寸
下一篇:實現不斷地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