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的夜半鐘聲
張繼是唐朝的一位大詩人。他的詩關切時事,爽利激越,事理雙切,遙寄深遠。
有一年秋天,他從北方坐船南下,前往蘇州。一天夜晚,明月皎潔,秋風蕭瑟。詩人的船在古運河上航行,到了楓橋,才停泊下來,詩人準備在此過夜。
由于旅途勞累,詩人一覺醒來,就到了后半夜,他走到船頭一看,月亮正朝“烏啼橋”的方向漸漸墜落下去,當時寒霜滿地,天氣陰冷。
東南方不遠處有一座在南朝梁代時興建的著名的“楓橋寺”,因唐初詩僧寒山曾經在寺里住過,故又稱為“寒山寺”。
再往前面就是一座“江村橋”。楓橋和江村橋都跨在運河支流上,相距不過百米,寒山寺就在兩橋之間,而姑蘇城就在寺的東南面。
此時夜深人靜,萬籟俱寂,江面上漁火星星點點,而這一切都伴著心懷憂愁不能入睡的詩人。
張繼獨自一人走在岸上,漫步楓橋,他想起了千里外的湖北襄陽老家以及家中的父母妻兒,想起了唐玄宗晚年的驕奢淫逸,楊家兄妹的專權跋扈,北方安祿山蠢蠢欲動的狼子野心以及廣大人民缺吃少穿、乃至餓死凍死的悲慘情景……詩人禁不住百感交集、長吁短嘆。他徘徊了很久,才回到了自己的船上。
詩人剛要鉆進船艙,忽然聽見了寒山寺里傳來的鐘聲。這半夜的鐘聲,時而洪亮激越,時而低回沉悶,它更增添了旅客離鄉背井、淪落天涯的哀愁。詩人再也睡不著了,當即吟了一首絕句: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這就是《楓橋夜泊》這首詩當時的創作意境。
如今,蘇州城外的寒山寺依然屹立在古運河邊,這座古寺規模不大,大雄寶殿也并不巍峨,但每年都有很多人前往游覽,他們多半恐怕是為了去尋訪和領略《楓橋夜泊》這首詩的深邃而優美的意境吧!
上一篇:孔明草船借箭氣周瑜
下一篇:小迷糊馬玉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