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門打狗·請君入甕·康熙帝智擒鱉拜
康熙之父順治皇帝臨終,在指定太子的同時,還親自選定四名親信大臣,令其輔助幼帝,佐理政務,這四人便是正黃旗的索尼、正白旗的蘇克薩哈、鑲黃旗的遏必隆和鰲拜。起初幾年,四大臣尚能本著協商一致原則輔佐康熙,然而不久,鰲拜便以自己曾驍勇善戰,為建立清王朝多有戰功而驕橫跋扈起來。居四大臣首位的索尼,乃四朝元老,鰲拜不敢與他爭雄,但不久卻老病而死。遏必隆一向唯唯諾諾,毫無主見,與鰲拜又同屬一旗,本為同黨。唯有蘇克薩哈班次居于第二,鰲拜一直不服,日夜思謀利用黃白二旗的矛盾挑起爭端,設法除掉蘇克薩哈。他先是利用各旗間圈換土地的糾紛,假傳圣旨,激怒皇太后,將蘇納海等三人處死,從而孤立了蘇克薩哈。蘇克薩哈見鰲拜權傾朝野,欺君凌眾,自己無力對抗,便向康熙提出辭去輔臣重任,“往守先帝陵寢”的奏疏。于是,鰲拜又乘機顛倒黑白,編造出蘇克薩哈對皇帝“歸政”有所不滿、存心叛逆等二十四條罪名,不顧康熙的再三反對,操縱議政王大臣會議,強行治罪,將蘇克薩哈及其長子內大臣查克旦、余子六人,孫一人,兄弟之子二人,盡皆絞死和斬首。鰲拜排除異己之后,更加肆無忌憚,上朝時,起坐班行,自動列于遏必隆之前;朝中政事,先在家中與親近私黨議定,然后施行;各部院官員的啟奏,則須首先到家與他商酌;經常呵叱部院大臣,攔截奏章,甚而矯改諭旨。1667年,即康熙六年,十四歲的康熙皇帝開始親政。但鰲拜自恃大權在握,文武百官也多數出其門下,不僅不肯輕易交權,還逞威凌主。鰲拜種種抗旨逆行,使年輕的皇帝看清了其結黨亂政面目,決心設法鏟除。只是鰲拜攬權已久,黨羽眾多,而自己羽翼未豐,不敢貿然動手。康熙擒拿鰲拜之前,明里對他一如既往,暗中卻加緊準備力量。首先是選擇可以信任的大臣,暗諭心意,制造輿論。一次,臨朝聽政時,他問大學士李尉:“若殺人亦聽其誤可否?”即表明了他對鰲拜抗旨意殺蘇克薩哈等人的事,不會就此罷休。與此同時,他又從侍衛和太監中選了數十名身強力壯者“為撲擊之戲”,實際上是以摔跤游戲為名,重新組織一支親信的衛隊,名日“善撲營”,任命已故首席輔政大臣索尼的次子索額圖為首領。鰲拜有時進來奏事,見康熙與這些侍衛手下人摔滾嘻戲,以為康熙童心未泯,也就不加介意。一切準備就緒,康熙在他親政后的第二年的五月十五日,親自召集“善撲營”全體,當面向眾人說:“你們都是我的臂膀,是懼怕我還是懼怕鰲拜?”眾人都呼:“只懼怕皇上!”到這時,康熙才向他們說明意圖,宣布了鰲拜欺君罔上、殘害無辜的罪過。然后待鰲拜上朝入宮之際,只聽一聲令下,這些訓練有素的摔跤能手便蜂擁而上,立即把鰲拜撲翻在地。鰲拜的一些死黨,事前已被康熙以各種名義先后派出,到被康熙派人各個擒拿時,已無力反撲。康熙處置了鰲拜及其黨羽后,立即廢除輔政之制,收回親自批復奏章之權。從此,所有奏折朱筆御批。并于處置鰲拜之后,相繼為蘇克薩哈、蘇納海等受害之臣,平冤昭雪,并開始從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著手進行了一些改革。(《清史稿·圣祖本紀》、《清史稿·鰲拜傳》)
上一篇:瞞天過海·常言無賊,世基逞偽
下一篇:恩威并施·廷辱須賈,計殺魏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