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洛南縣·李密墓》陜西名勝簡介
在洛南縣太平鄉李塬村。李密墓是隋末農民起義瓦崗軍首領李密的墓葬。
瓦崗軍以河南滑縣瓦崗寨為起義據點反隋,以翟讓為首領。翟讓初為東郡法曹,因故被判死刑,被人救出到瓦崗寨組織了這支起義軍。隋煬帝楊廣大業十二年(616年)李密投奔了瓦崗軍。李密為上柱國蒲山公李寬之子,在大業九年(613年)參與楊玄感反隋失敗被捕,是押送途中逃了的犯人。李密入瓦崗軍后,輔助翟讓合并附近各部義軍,在滎陽大海寺設伏擊殺隋將張須陀,得到翟讓的信任,自統一軍,號蒲山公營。大業十三年(617年)翟讓、李密攻下興洛倉(一稱洛口倉,在河南鞏義)開倉散糧,農民紛紛參加瓦崗軍,孟讓、郝孝感各10萬之眾的義軍也歸附瓦崗軍,迅速壯大到數十萬人,占領河南大部郡縣。
據《通鑒輯覽》記載,大業十三年二月“翟讓、李密據洛陽、興洛倉,擊敗東都兵(隋官軍)。讓推密稱魏公,略取河南諸郡”。“李密說讓襲興洛倉,越王侗遣郎將劉長恭率步騎一千五百人,討密,而使河南討捕使裴仁基等,自汜水西入,以掩其后,翟讓大破之,聲威益振。讓于是推密為主,號魏公,稱(永平)元年,其文書行下稱行軍元帥府,拜讓司從(上柱國、司徒),單雄信、徐世績(字懋功)皆大將軍”。“眾至數十萬,乃廣筑洛口城居之(地在鞏義市,為魏都,行軍元帥府設此)遣將略地,河南郡縣多附”。
由于李密大量重用隋之降官降將,殺害翟讓,致使部眾離心,對瓦崗軍起了嚴重的破壞作用。大業十四年(隋恭帝楊侑沿用楊廣年號),也就是魏永平二年(618年),東擊隋宇文化及時,李密還遣人朝隋越王侗于洛陽受封官爵。在與隋江都丞王世充交戰中,李密失敗,入關投唐。據《通鑒輯覽》記載,大業十四年冬十月“魏公密降唐,唐以密為光祿卿邢國公”。同年十一月“唐李密、王伯黨叛,行軍總管盛彥師討斬之”。據《中國名勝詞典》稱:“李密為隋末農民起義領袖之一,后為王世充挫敗,投奔李淵,不久又企圖東山再起,為盛彥師斬殺于秦嶺山谷中,埋葬于此。”當地人云被射殺于洛南眉頭。眉頭地處秦嶺坡山中,墓地亦在不遠的太平寨。
根據以上記載,翟讓、李密在瓦崗寨和鞏義市進行的農民起義,已動搖了隋王朝。并據此確定李密死于大業十四年十一月。埋在了此地,墓冢占地1畝4分7厘,為圓錐形大夯土堆,高約12米,直徑30米,當地政府保存完好。
李密墓為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上一篇:《漢中·城固縣·李固墓》陜西名勝簡介
下一篇:《西安·長安區·杜公祠》陜西名勝簡介